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析题举例一.张平的困惑张平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回首二十几年的奋斗经历,很为自己早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日子感叹不已。想当初,自己和妻子都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微薄,尽管妻子精打细算,但一家人还是常常为生计发愁。后来,通过几年努力,终于考上并读完了成人自学考试的全部要求的课程,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毕业后,通过招聘张平终于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那段日子里,他以公司为家,忘我地为公司工作,很快他就被提升为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以至今天的生产部长,成为企业生产的总指挥。他的付出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工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一般的小康家庭的标准,在很好的地段上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他的妻子几其亲朋好友也很为他的成就和地位感到骄傲,就连他自己在一段时间内也曾沾沾自喜过。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张平感到有些困惑:回想这二十几年的奋斗,虽然没白天没黑夜的干,但是自己并没有成就什么,仅仅是按照公司的计划去完成任务罢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企业的销售额连年下降,作为生产总指挥官的他很想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他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并没有什么权利,而且他多次给企业领导提交的改革报告都犹如石沉大海,毫无音信。看来领导就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因此,张平有了“跳槽”的想法,想换一个职位不必太高,薪水能够说得过去,但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潜能的单位。但又一想,自己已经40有余,“调槽”又谈何容易?案例思考题:1、请运用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对张平所走过的历程中所体现的个人满足情况以及他目前的困惑做一分析。如果张平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公司,你同意接收他吗?请说明在同意接收时,你准备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吸引他?二.保罗的领导方式保罗在1971年从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芝加哥办公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公司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在1983年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最主要的是审计,这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程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他主张工作人员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却是相当不明确的。办事处发展得很迅速。到1988年,专业人员达到了30名。保罗被认为是以为很成功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保罗在1989年初被提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他采取了帮助他在纽约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种富有进取心的管理方式。他马上更换了几乎全部的25名专业人员,并制定了短期的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职员人数增加的相当快,为的是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专业人员。但在纽约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达拉斯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就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保罗马上认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雇前一年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性的,因而仍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增雇了6名专业人员,以适应预期增加的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缩减了员工队伍。在1991年夏天的那个“黑暗的星期二”,13名专业人员被解雇了。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保罗的领导能力。公司的执行委员会了解到问题后将保罗调到新泽西的一个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问题:1.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2.这个案例更好地说明了领导的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3.保罗在纽约取得成功的策略,为什么在达拉斯没能成功?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三.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某钢铁公司领导班子会议正在研究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免案。总经理提议免去公司所属的、有2000名职工的主力厂—炼钢一厂厂长姚成的厂长职务,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主抓公司的节能降耗工作;提名炼钢二厂党委书记林征为炼钢一厂厂长。姚、林二人都是公司的老同志了,从年轻时就在厂里工作,大家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姚成,男,48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60年代从南方某冶金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炼钢厂工作,一直搞设备管理和节能技术工作,勤于钻研,曾参与主持了几项较大的节能技术改造,成绩卓著,在公司内引起较大震动。1983年他晋升为工程师,先被任命为一厂副总工程师,后又任生产副厂长,1986年起任厂长至今,去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属技术专家型领导,对炼钢厂的生产情况极为熟悉,上任后对促使炼钢一厂能源消耗指标的降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工作勤勤恳恳,炼钢转炉的每次大修理他都亲临督阵,有时半夜入厂抽查夜班工人的劳动纪律,白天花很多时间到生产现场巡视,看到有工人在工作时间闲聊或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