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释义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释义2022-03-2202:00:01小编:admin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释义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第九品的题目是:一相无相。一相,没有第二相。只有一真法界的相才叫一相,一相是虚空相,虚空肯定是没有相的,所以叫无相。其它九界里都有相。一种是从果位上来讲,一种是从因地上讲。【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释迦佛又一次谆谆嘱咐须菩提及诸徒弟,你认为须陀洹有得须陀洹果的心念吗?须菩提言,没有呀,世尊,就是没有得果的心态了。“须陀洹”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叫逆流,逆流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有句话:顺则生,逆则死。修行是逆流,逆流而上才能回归本来。顺流,就是随顺我们的性流,生命能量就要一直往下堕落。须陀洹果位就是阿罗汉初果。当证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喉舌身感觉不到外界的信息了,这个时候才能叫作逆流了。逆生死之流,不染六尘。当一个人修到阿罗汉初果的时候,已经六尘不染,心里头清清亮亮,这时候粗烦恼没有了,但还有微细的烦恼,在心灵深处往世的很多业习还没有完全排除干净。只是形体上的六尘已经不染著了,比如说,穿衣不挂一缕丝,吃饭未咬破一粒米,这种状态就是初果。能证到初果的人,不会在地狱、畜生、阿修罗中轮回了,投生最低是个人。因为只有人修得最快。到了须陀洹果位,法执已经破了,得无相之法。外面没有我相,也没有法相。这个时候心无染著,已经具有无得果的心态,得果与不得果跟我没有关系了,只管自己入定往上修,逆生死之流往回走。【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到这儿已经证明,修行不能有得果之心。如果有得果之心就不叫初果,也不叫修行了。用有求之心,去修有求之果,是得不到道果的,只能是凡夫果。用无求之心去修行,得来的果才是真正的道果。入流,入的不是我们凡夫流。凡夫流是入不得的,一入就进入了生死大海。入的是圣流,入的是将来要入佛果的这种流,这种流就为圣流。四果罗汉也叫圣人,但和佛比起来只能称为贤,对凡夫来说就称为圣。入了圣流之后,就离开了粗重身体的业习烦恼,就不会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沾染和染污,就不会为了人间的吃喝玩乐而去心跳,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个时候才叫真正的须陀洹,真正的入流了,入了初果。到了这种境界的人,心不会被果而牵住,心中没有得初果的想法,也没有入流与不入流的想法。一旦有得果的想法,就叫不入流。【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文是一往来,即达到了二果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没有得与没得斯陀含果的心态,也没有一往来的概念。禅定功夫能达到初果的时候,随之副产品小神通也出来了。如果二禅进去又出来了,神通跟张保胜、张宏保等大气功师没什么区别。能入二果罗汉果位,神通就像他们那么大,而且有可能比他们还要大。如果心不粘连,心不被境界所干扰,那比他们的神通还要大,因为他们心有所求。证到一往来已经舍弃三界一切束缚了,就是不会被这三界内的东西所束缚,来去自在了,三界以内的业结习气基本上已经干干净净,所以才叫斯陀含。什么叫一往来?入禅定之后还得到四禅天上四禅八定,还得有这么一个过程,然后再回到人间做一次罗汉,这叫一往来。天上人间这么一个来回叫一往来。这个时候再修成四果罗汉圆满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来受生了,因为以往的那些业习已经尽了,就不会再跑到娑婆地受烦恼和痛苦了。大乘的二果罗汉,是目观诸净,这个目是慧目,应该说是慧眼了,慧眼看三界内诸多的境界,他的心就是只有一去一来,不会再有第二念。他就这一念:我再来一次就完事。小乘法门还有一个身体要再证。所以大乘的果位和小乘的果位,从境界上是不一样的。大乘主要是在心里头,在心念上。小乘,往往是在身体上。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从哪儿入手,从哪儿开门,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