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高教学设计登高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登高教学设计篇1【教学创意】通过两首诗学习,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欣赏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进入高中做过渡与衔接。【教学内容与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并进行初步实践。【课时与课型】1.一课时2.学法指导课【预习要求】1.朗读诗歌,读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2.找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品味这两首诗的。3.查找两位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板块】1自读自诵2.欣赏品诗方法3.学写诗联赏析【教学线索】1.用译写解说内容2.用描述表现诗境3.用吟诵传情达意4.用评说深入赏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板块一自读自诵(一)知人论世读经典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2方法指导1)姓名字号2)朝代3)重要人生经历和思想4)重要成就5)代表作品6)写作背景3示例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2)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3)关怀现实政治,同情百姓疾苦,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体验。4)四个人生阶段: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后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大历五年(770)冬,已半身偏枯的诗人贫病交困,漂零在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的一叶扁舟上,几天后,诗人便溘然长逝了,终年五十九岁。5)成就:诗现存1500多首,生动的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准确的展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转变,被称为“史诗”。6)背景:本诗写于767年,离川,漂泊峡中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二)学生自读诗歌,旁批,读注释,背诵。分三个层次:1、读出节奏,读清楚韵脚2、译读,边读边译。3、吟诵诗歌女读:《山居秋暝》美——自然美,生活美,心情美。清亮。男读:《登高》悲——景物悲,身世悲,心境悲。教学板块二欣赏品诗方法(一)、用译诗解说内容山居秋暝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清清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多么令人神往。活动方式:1生轻声朗读体会。2生试译登高。师:要求:1、译成诗。2、用解释和加字方法扩充。3、尽量押韵。(二)、用描述表现诗境山居秋暝男:雨说停就停了,山被冲洗的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寺院的钟声,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女: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枝头。如水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的满地都是。清清溪水潺潺淌过石头,隐隐流向远方。男:溪边,竹林摇响着喧笑。月光下,一群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女: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渔人驾着渔船,沿流而返。合:时光如水,春芳消歇;宁静与闲适,让人好想做一个隐者,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流在生命的深处。活动方式:男女生读,慢慢体会。师:怎样描述诗境呢?1展开想象;2进行生动甚至是华丽的扩写;3、融入个人感受。(三)、用吟诵传情达意《山居秋暝》——一首隐居者的情歌;《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暝》——整首诗表现出清新的格调;《登高》——整首诗表现出苍凉的意境。《山居秋暝》——是一种悠然的陶醉;《登高》——是一种深沉的叹息。师:怎样用吟诵来传情达意?1、深刻的理解作品。2、酝酿情感。3、定准基调,把握节奏,展示韵律。教学板块三学写诗联赏析(一)、8种赏析角度全诗概说,联意解析,字词品味,画面赏析,思路体会,情感体味,手法理解,意境探求(二)、示例1.教师教读--首联赏析:·首联对起,写登高所见,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秋江山水图,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诗联概说)·出句从感觉、视觉、听觉诸方面着笔:长天高远,秋风凛冽,峡猿悲啼;对句从视觉角度写:小洲清冷,沙滩灰白,上面点缀着逆风而飞的鸟群。(联意解析)·句中用字遣词极其贴切。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沙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字词品味)·"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手法理解)·诗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人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