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业三建筑空间构成:人的尺度与人的空间设计(5周)一、教学目的1.在上一阶段经典建筑案例抄绘、几何空间构成等启蒙性设计训练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空间主题,初步建立关于建筑空间的基本概念,并了解相关原理;2.着重研究人的尺度。认识人的行为需求及其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并尝试将简单的设计要求转化为现实的空间形态;3.初步掌握空间组织、划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初步理解自然光作为空间构成要素之一,对空间形态和空间氛围的重要影响;5.进一步掌握建筑平、立、剖面的绘制方法、及模型制作的方法;6.初步学习、理解空间序列的表达;7.继续巩固和完善版面构图及仿宋字书写的技巧。二、内容综合运用立体构成及建筑空间构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给定空间体积(9mx9mx9m)内,设计一系列限定明确、尺度宜人、合理组织的内部空间。具体要求如下:该空间至少能满足穿行、伫立、憩坐、观看等四种行为的需求;该空间内可以包括300mm,600mm,900mm,1200mm,1500mm,3000mm等几种尺寸;所形成的形体每个面上都必须至少有一个点在给定空间体积的六个面上;明确空间构思,合理划分、组织内部空间,尝试通过窗、洞口的设置对进入空间内的自然光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最终形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空间环境。三、过程阶段一.空间构思作草图研究空间组织的各种可能性,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选定一个进行模型研究。注意空间的关系及空间组织的整体形态。阶段二.空间的转换将已产生的空间构思具体化,并按合理比例制作纸板工作模型:根据人的尺度及不同行为活动的要求将空间构思具体化,将地平面作为水平要素也考虑进去;考虑朝向、开口等对空间内人的活动的影响,将自然光线作为空间塑造的一种重要手段;进一步推敲空间关系,明确空间组织流线(即如何进入,在哪里停留、又如何出去)。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序列进行初步表达:即从该空间的起点开始,绘出人眼高度的连续透视(可参考模型照片绘制)。选取4个主要转折点,作图力求准确、简练。阶段三.方案的表达根据草图及模型作进一步修改、充实,画定稿图,上板。四、成果要求1.工作模型1个(比例1:30),底板尺寸统一为45x45厘米,模型要求用卡纸或PVC板制作,能清晰表达内部空间组织、划分及门窗洞口位置等。2.正图,1号绘图纸(841x594mm),墨线,包括:-平、立、剖面图(比例1:50,要求符合建筑制图规范),-轴测图(比例不限);-设计说明(用简单的图解和文字表明设计构思、该设计的空间构成方式等)-空间序列透视图(单线勾勒,可不绘阴影,可参考模型照片绘制);-空间光环境效果图(能反映光环境效果的模型照片或空间透视图),可附加简单的分析;大标题字体不限,图名及说明文字用仿宋字书写五、进度安排周数日期地点内容14周二(12.3)四教布置设计题目,集中讲解14周五(12.6)专教引导观察人的尺度,辅导初步空间构思15周二(12.10)四教辅导空间构思、选定设计方向(ppt演示)15周五(12.13)专教制作工作模型、推敲空间关系16周二(12.17)专教制作工作模型、推敲空间尺度和窗洞口16周五(12.20)专教制作工作模型、深化方案设计17周二(12.24)专教制作正式模型、推敲细部设计17周五(12.27)专教完善设计方案、绘制图纸18周二(12.31)专教绘制图纸18周五(01.03)专教交图及作业讲评六、参考书目01)程大锦著,刘丛红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386p.02)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第二版),345p.03)田学哲,郭逊主编,《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第三版),277p.04)《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第二版),196p.05)《解析建筑》(昂温S.著;伍江,谢建军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06)《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7)荆其敏著,《建筑学漫笔》,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08)(丹麦)S·E·拉斯姆森著,刘亚芬译,《建筑体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212p.09)彼得·卒姆托著,《思考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8p.10)(美)肯特·C·布鲁姆,查尔斯·W·摩尔著,成朝晖译,《身体,记忆与建筑-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156p.11)(日)安藤忠雄等著,包慕萍译,《“建筑学”的教科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42p.1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建筑师札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