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慈善模式思考.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台湾慈善模式思考.ppt

台湾慈善模式思考.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台湾慈善模式思考本讲纲要一、台湾政府对宗教慈善的态度与角色扮演(一)政府态度台湾当局对于兴办慈善公益及社会教化的宗教团体,还给予经费补助。补助细则规定非常具体,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基准。最新颁布的是《“内政部”一百年度推展社会福利补助经费申请补助项目及基准》足见政府的支持。而各个宗教团体并非依赖政府的补助而维系,他们自己筹措慈善资金的能量很强大,政府补助在其慈善资金中,仅占很少份额。如佛光山大慈育幼院为例,政府每年补助约占15%。(二)政府扮演的角色台湾“内政部”及地方当局推展的“建立社区照顾关怀据点”,也愿意委托当地宗教团体开展社区老人的“关怀访视、电话问安、餐饮服务、健康促进”等项目,划分责任予“里”①,而并非由政府或官方机构组织操办。台湾当局承担的角色主要是从税收中拨款给慈善公益事业并充任考核裁判者,具体项目则由民间团体领认。可见,相对于大陆的宏观政策性引导,台湾当局侧重具体的社会服务实践规划及业务资助支持,将宗教团体与社会规划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工作中,注重与宗教团体合作开展社会福利。如台湾佛光山的大慈育幼院里,就有10个儿童是高雄县政府转介来的个案。二、佛光山的慈善模式佛光山理念佛光山的育幼事业————大慈育幼院的建立一九五○年星云大师于宜兰雷音寺弘法时佛光山开始了育幼事业,当时办有托儿所和幼稚园。一九七○年亦即佛光山开山后第三年,大慈育幼院正式成立。然大慈育幼院不刻意开放参观,不让「孤儿」两个字影响院童的幼小心灵,因为这些幼童都是佛光山的公主、王子,佛光山有责任给院童们一个正常的生活空间,如一般家庭的儿童一样,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佛光山的养老事业————公办民营模式的成功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从基督教手中接办「仁爱救济院」,经佛光山改名为「兰阳仁爱之家」后,专门收容孤苦无依的老人;一九七四年成立佛光精舍,主要对象为佛光山徒众的父母,以及对佛门有贡献的长者大德,使其晚年可以在清净的佛门圣地安住。一九九五年,佛光山与高雄县政府合作,以公办民营的方式成立崧鹤楼,专为银发族长者提供一个清静、优雅、舒适、学习的生活环境。而公办民营的崧鹤楼(老人公寓),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在全省各县市委外业务办理绩效评比中,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评为优等。松鹤楼老人公寓,是台湾第一家公办民营集合式长者住宅,也是由高雄县政府委托佛光山慈悲社会福利基金会经营管理。这是台湾首家由佛教团体负责运作的老人公寓。佛光山监狱教化工作台————戒毒绩效的体现一九六三年起,佛光山即成立监狱教化组与佛光山派下道场合作,至监狱辅导受刑人。如前往少年观护所,关怀受保护管束的青少年,做近距离的心灵交谈,以及定期至监狱弘法布教,担任监狱教诲的工作。此外,佛光山慈悲基金会亦不定期于全省监狱举办佛学会考、短期出家修道会、三皈五戒修道会、一日禅修等活动,透过种种课程活动,给予受刑人在心灵上,获得宗教信仰的依靠,更提供导正受刑人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一股莫大的助力,使得受刑人在监狱中有机会重新检视自己过去的错误。佛光山等宗教团体还承担着监狱教化和戒毒的项目。根据调查,受到宗教感化的服刑人员容易忏悔错误,回归社会后再犯罪率明显低。因此当局认可宗教净化心灵绩优之成效,着力推动宗教教诲,开展心灵净化运动。所以,“法务部”矫正机构特别欢迎有资格的宗教师到监狱进行教化。仅佛光山的监狱教化工作就遍布台湾各个监所,平均每年开展550次活动,每年参与的服刑人员超过6万人。具体运用佛学讲习、读书、抄经、念佛、禅坐等方式,帮助服刑人员从内心重塑健康人格。在台南明德戒治分监戒毒村佛教戒治班,接受佛教辅导来戒毒的效果也非常好。以道德感化和宗教教诲取代行为矫治,强化心灵,戒毒者从信仰和内心深处得到彻底改变,从而有助于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佛光山的医疗事业————云水医院的创立一九七六年,佛光山为嘉惠社会低收入贫困患者能接受完善的医疗照顾,于高雄寿山寺创办佛光诊所,两年后迁回佛光山,一直为本山、附近居民以及来山的信徒、游客服务,诊所内聘有专业中西医专科师掌理诊疗业务,以及作义诊服务。此外,佛光山又开办云水医院,让医疗走进家庭,走进村落,以箱型医疗车,载有法师、医师、护士、医药、器材,定时到各地偏远乡村小镇义诊,每辆医疗车的随行法师在看病之余,还专为病患心理辅导,几十年来受惠的病患不下千万。目前佛光山慈悲基金会每周均定期前往各县市医院,关怀院内的患者,到病榻床边鼓励、慰问病患,聆听病患的心声,亦即佛法慰藉其心灵,令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病的事实。起初定位是基础医疗——为偏远山民提供基本医药服务。后来,政府加大基础医疗投入,建立了覆盖全面的卫生所,但云水医院并没有因此撤出,而是将服务重心转到卫生科教和体检测量项目。这样,既避免了造成慈善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又补充了政府福利,使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