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导游词.docx
上传人:梦影****主a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贵州的导游词.docx

贵州的导游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贵州的导游词贵州的导游词(精选7篇)贵州的导游词篇1也许有人会问,这里为什么名叫"花溪"?是不是因为花间有水潺潺流,溪边有花时时香呢?这也算一种解释吧。其实,花溪原名"花仡佬"。为什么叫"花仡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花溪在历史上兽杂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别喜欢着花衣,以族命名,所以这地方就叫"花仡佬"。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花溪原来有个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称"花苗",后来其他兄弟民族陆续迁到附近,人口增多,这里便出现了一个购销两旺的牛马市场,人们就又把它叫做"牛场"。牛场在"花苗"语言中叫做"革略"。"革略"与"仡佬"发音相似,时间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变成了"花仡佬"。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边经过,他在日记中写道:"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今大将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花仡佬桥……"可见,至少三百多年前,这一带就叫做"花仡佬"了。花溪风景区的开发,始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那时,当地士绅周奎父子,在这里依山建亭,堵水为潭,叠石为坝,广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处流连赏玩。1937年,当时的贵阳县县长刘剑魂觉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经与地方人士共议,决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为"花溪"。刘剑魂当年在济番桥(今花溪大桥)桥边书写刻石的"花溪"二字,现在已不能见到了,但他吟咏花溪的许多诗文,却留了下来。比如,他赞美花溪是"水中华阁连瑶栋,云里清溪绕翠峦。万缕夕阳红杏闹,一笠春雨绿蓑寒"。这与陈毅元帅写的"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正好前后映照。花溪公园虽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规模,引来过无数达官显贵,文入学士,但是真正得到扩建、保护和发展,还是解放后的事。如今,公园面积已达55公顷,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贵州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两个景区:东风湖景区和恐龙谷景区。我是东风湖云谷公司的号导游员,很高兴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东风湖,热爱东风湖,让大家通过游览东风湖领略到贵州最壮美的喀斯特高峡平湖的风采,让大家愉快地度过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八仙洞。在进入八仙洞游览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主要参观的东风湖。我们脚下这条深谷里的水面就是乌江。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两条源流,北源叫六冲河,南源叫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又继续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横贯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了长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这里修筑了东风水电站的大坝,湖面倒灌进两条源流各有几十公里,使滚滚的乌江变成了一个三叉形的十分平静的湖面——东风湖。现在我们就要下到码头去乘船游览东风湖。从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200多米,修建上下缆车的计划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这一段了,请大家小心!水西坐佛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开始游览东风湖。我们左面的山崖上耸立的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庄,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愿大家,在此去东风湖游览的过程中欢乐愉快!各位游客,东风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拥有两岸的悬崖峭壁。这些悬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气势壮伟.气象万千。那么这些峭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约是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今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地质学上称之为“燕山运动”。这次运动在今日贵州的地盘上造成了一条从西部往东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后来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长的乌江的河床,我们今天游览的东风湖处在乌江的上游。实际上也就是这条大裂谷的上段。在这里。相对深厚的岩层使形成的裂谷比别的地方深了许多,自然也精彩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喀斯特风光不仅在乌江所有的峡谷风光中无与伦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峡谷风光里也首屈一指。不过,再美好的风光都要有起码的进入条件,才能够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睐。有一个数据大家应该知道,在乌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达1636米,拥有十分丰富的水电资源。从上个世纪中期国家就开始了乌江梯级电站的开发。我们现在航行着的东风湖就是其中的一个电站。东风水电站大坝坝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乌江的两条源流都远达三十多公里以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游览整个东风湖的方便条件。应该说,大家都是很有福气的了,如果你是在上个世纪来的话,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神奇风光了!无字碑林各位游客,请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岩面,仿佛是一面面人工凿成的石碑。现在它的上面还没有写字,那是为所有游览东风湖的游客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