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几点尝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几点尝试.doc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几点尝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几点尝试文言文的学习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是在校园中流传甚广的一句顺口溜。确实,文言文所涉及的内容距今颇为久远,字词意义、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古代的文化特点、古人的思想感情也和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占用了很多时间,学生还是叫苦连天,收效甚微;非但没有达到提高的目的,反而成了负担。怎样才能实现文言文的真正价值呢?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精心选材,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配合教材,我从课外材料中进行了精心筛选。初一新生,还是比较幼稚的心理,加之小学的课文大多比较浅显,一时很难适应文言文的学习,会产生畏难心理,此时的兴趣激发尤其重要。我选取了许多有趣的课外文言小故事,有的选自《聊斋志异》,如《骂鸭》、《种梨》、《崂山道士》等,因其内容生动丰富,且易于理解,大体上能读懂,学生很有成就感;还有的选自《世说新语》中的一些逸事,如《孔文举年十岁》、《雅量》、《忿狷》、《周处》、《王戎夙慧》等,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还有一些成语故事,如《邯郸学步》、《望梅止渴》、《闻鸡起舞》、《鸡鸣狗盗》等,学生愿意读,印象深。这些小故事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安排在阅读课或课前小练等内容中,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印象随意化、平常化,不再视为畏途。到了初二,学生已经适应了中学生活,心智成熟很快,思想和感情变得很丰富;而且经过初一的铺垫,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在初二配合教材我选择一些感情比较强烈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文章和长诗,如《前赤壁赋》、《春江花月夜》、《短歌行》等,引导学生对文章、对自己的感情进行较深的思索和讨论,并品味感悟文言文独特的美感,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形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性认识。初三学生的思想有较大的飞跃,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和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加以此时他们对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自学能力,围绕教材,我选取《史记》中的优秀篇章,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信陵君列传》、《淮阴侯列传》中的精彩章节,对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进行解读。学生非常感兴趣,且能发表出自己的精彩见解,对他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史记》的文学成就很高,多读对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循序渐进地、经常化的课外拓展,学生们对文言文不再觉得枯燥,而是逐渐发现其丰富的内涵。二、培养习惯,夯实基础要学好文言文,除了有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非常重要。首先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高声诵读。诵读比默读好,默读容易遗漏字,又不易准确掌握字的读音。高声诵读时,须“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子读书法》)。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用好奇多思的心态领悟意境,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音读准了,语句读流利了,意思也就大体掌握了。诵读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内涵的美。比如读《岳阳楼记》,要读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读好文中的一系列“也”字,体会文章一气贯通的奇特气势。其次要“悟”。从一接触文言文就要养成自己“猜”的习惯。我反对学生人手一本翻译书,不允许带到课堂上。尤其初一的课文都很浅显,只要多读多思,自然能够理解,即使是课下的注释,除了特定的含义,比如地名、官名等必须参考,其它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猜悟,这样印象格外深刻,也能积累经验,自己总结规律,达到迅速提高理解能力的目的。还要多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背的80篇古诗文,要达到背诵非常流利,默写准确无误的程度,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一则可以培养语感,二则可以熟练运用其中的名句名篇,使自己的文章谈吐更有文采、更高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三、积累感悟,探索规律学好文言文,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还需要掌握规律和方法。语法无非是“字、词、句”的归纳和积累。一开始就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还要注意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各种词类活用的词、实词虚词的多义辨析;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疑问句、宾语前置等,这些单纯讲语法是较难理解的,只要学生多读多悟,不断积累总结,就会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并能自觉进行知识迁移,提高自学能力。我们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积累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