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仪表原理.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5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4章 仪表原理.ppt

第4章仪表原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4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4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4-1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的作用及要求1.作用2.要求(1)尽量简单:若复杂,则规律随之复杂,工程难以实施。(2)正确可靠:若误差较大,就可能导致分析中的错误结论。因此,过程控制中实际应用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的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有时宁可用具有时滞的二阶形式也不采用三阶形式。最常用的是带有时滞的一阶惯性传递函数。4.1.2被控过程的特性在锅炉燃烧-给水系统中,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过程即为典型的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现将其工作机理说明如下:4.1.3过程建模方法4.2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4.2.2单容过程的解析法建模1)无时延【例4-1】某单容液位过程如图4-2所示。该过程中,贮罐中的液位高度h为被控量,液体体积流量Q1为被控过程的输入量。Q1的大小通过阀门1的开度来改变。体积流量Q2为流出量,它取决于用户需要,其大小可以通过阀门2的开度来改变。试列写h与Q1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拉式变换:R2ASH(s)+H(s)=R2Q1(s)写成传递函数:一般形式:无纯时延4.2.3多容过程的解析法建模在过程控制中,由多个容积组成的被控过程称为多容过程。1.有自衡(1)无时延【例4-4】图4-5所示为一分离式双容液位槽,设Q1为过程输入量,第二个液位槽的液位h2为过程输出量,若不计第一个与第二个液位槽之间液体输送管道(长度为L)所造成的时间延迟,试求h2与Q1之间的数学关系。解:根据动态物料或能量平衡关系,可列出下列增量化方程:式中:Q1、Q2、Q3为流过阀1、阀2、阀3的流量;h1、h2为槽1、槽2的液位;C1、C2为槽1、槽2的液容系数;R2、R3为阀2、阀3的液阻。分析:在图4-5b示出了该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见,与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①)相比,双容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②)从一开始就变化较慢。这是因为在两个槽之间存在液体流通阻力,延缓了被控量的变化。显然,如果依次相接的容器越多,过程容量越大,这种时间延缓就会越长。1)双容也可用单容过程近似,方法为:通过h2响应曲线的拐点作切线,与时间轴交于A,与h2的稳态平衡值h2()相交于c,c点在时间轴上的投影为B。这样,双容过程就可以用有时延的单容过程来近似。时间轴上的0A段即为纯时延时间0,AB段为过程的时间常数T0。于是,近似传递函数可写为:2)如果过程为n个容器依次相接、不难推出多容过程(n个)的传递函数为:式中,K0为过程的总放大系数;T1…Tn为各个单容过程的时间常数。若各个容器的容量系数相同,各阀门的液阻也相同,则有T1=T2=…Tn=T0,于是(2)有时延图4-5中,若设槽1与槽2之间管道长度形成的时间延迟为τ1,则传递函数为:【例4-6】图4-6为一串联并联式双容液位槽。与图4-5相比,Q2的大小不仅与液位h1有关,而且与后接液位槽的h2也有关,设图中各个变量及参数与例4-4相同,试求h2与Q1之间的数学描述。相应传函为:由图可见,对前者而言,前一过程会影响后一过程,后一过程不会影响前一过程。对后者而言,前一过程影响后一过程,后一过程也影响前一过程。两过程互为关联。三、多容过程的数学模型1.多容过程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如图4-11为自衡过程;图4-12为无自衡过程。4-112、三容过程的微分方程模型:如式(4-10)4-12§4-3试验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一、阶跃响应法指通过操作过程的调节阀,使过程的控制输入产生一个阶跃变化,将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曲线用记录仪或其他方法测试记录下来,再根据测试记录的响应曲线求取过程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数学关系。1.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前,被控过程相对稳定2)在相同条件下,应重复多做几次试验3)分别作阶跃输入信号为正、反方向两种情况4)完成一次试验,过程恢复原来工况并稳定,再做第二次试验。5)输入的阶跃变化量不能过大,一般取正常输入信号最大幅值的10%。在进行阶跃响应试验后,根据试验结果先假定数学模型的结构,再确定具体参数。缺点:实验时往往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2.模型结构的确定对于大多数过程来说,数学模型常常可近似看作一阶、二阶及其时延结构,即对于某些无自衡过程,常可近似看作此外,还可用更高阶或其他较复杂的形式近似。但是,复杂的数学模型意味着复杂的控制,同时也使估计模型参数数目增多,增加辨识的难度。因此,在保证辨识精度的前提下,数学模型结构应力求简单。3.模型参数的确定(1)由阶跃响应确定一阶环节参数若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4-11所示,t=0时的曲线斜率最大,之后斜率减小,逐渐上升到稳态值y()、则该响应曲线可用无时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