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要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以往的要求更难一些。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设置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课前准备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头饰,“故事大王”的奖杯。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激兴趣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子的家。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子说:“今天我要去看望奶奶,你在家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小兔子高兴地说:“好,好。”兔妈妈笑了,说:“乖孩子,你去咱们家南瓜地里摘一个南瓜回来吧!”兔妈妈走了,小兔子来到南瓜地里。他挑了一个最大的南瓜,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但是后来他还是把南瓜运回家了,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运回家的吗?二、分图观察说具体1、出示图(一):⑴你们瞧,小兔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这个南瓜长得怎么样?小兔子和南瓜谁大谁小?小兔子会怎么想?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⑵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具体,把图意说得更具体些,表达得更完整些。2、出示图(二):⑴正当小兔子左右为难时,它看见了什么呢?它会想到什么?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骑自行车和运南瓜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前后桌子的四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⑵请各组代表发表看法,其他同学补充。⑶教师小结:这只小兔子多聪明呀!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了不起!3、出示图(三):⑴小兔子终于把南瓜运回家了,妈妈的脸上有什么表情?她会怎么想,怎么问?小兔子的神态是怎样的,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图意自由想象,自己试着说几句话。⑵谁最自信愿意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三、回归整体讲故事1、这三幅图讲了小兔子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故事。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这个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重点要讲清楚小兔子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说的同学要把故事说具体,说完整,听的同学要注意听,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对说话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帮助。各组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2、各组推荐代表到台上讲故事。组织学生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发给“故事大王”的奖杯。四、创新表演学交际1、老师扮兔妈妈,一名学生扮小兔子,戴上头饰表演故事:兔妈妈:(从外面而入)宝贝,我回家了!哟,这么大的`南瓜,比你的个儿还大呢!你是怎么把它运回家的?小兔子:……当小兔子说不清楚时,兔妈妈可以用问话提示小兔子,帮助他把话说明白。兔妈妈:宝贝,你可真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2、组织学生评一评,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3、大家自己去寻找表演伙伴表演,在表演中要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4、谁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同学们看?观看的同学要注意看,仔细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5、小兔子的这个办法,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呢?假如你是这只小兔子,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五、迁移课外促发展小猴、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狐狸举行跑步比赛,它们手中都有一支雪糕,规则是:谁先跑到终点并且手中的雪糕没有化,谁就是冠军。结果小松鼠获得了冠军。那么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呢?把想到的办法告诉给自己的好朋友,看谁想得又多又好。总评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言语实践活动,此设计充分发挥三幅图的作用,既教给学生观察多幅图和完整地讲述故事的方法,又以图为凭借,说演结合,及时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互动交流,发展语言,训练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2【教材简介】《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口语交际。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第二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幅图,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