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案(精选13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德育点: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感受江山的奇美,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知识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能力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先总后分、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通过诵读训练,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教学重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观?(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1、板书文题、作者。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2、作者简介。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二、导读解析1、读课文,正音正字。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1段。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⑵分析各句: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3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思考: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4、学习第2段。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与朱元思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二)神游佳境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学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学生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