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
上传人:飞飙****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5.(2012届广东潮州华侨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6.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2012届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月考)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B.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10.(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⑤11.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