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自然(zìrán)原因:1、地形:山地面积大2、地势:地势起伏大3、地质:地质构造复杂4、岩性:表层岩石较软,破碎5、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其他原因6、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稳定性(二)滑坡(huápō)(三)泥石流★泥石流发生(fāshēng)的条件冰川(bīngchuān)泥石流(四)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fēnbù)特点自然地质灾害: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火山爆发、地震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风沙、冻土人为地质灾害人工(réngōng)边坡滑动、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第一节崩塌(bēngtā)二、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一)地形地貌条件陡峻的斜坡地形是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一般斜坡坡度大于55°,高度超过30m的地段,有利于发生崩塌。1、在河谷地貌中,峡谷两岸通常为坚硬基岩(jīyán)裸露,坡角50°~70°,发育平行河流的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故崩塌容易发生;宽谷两岸坡多低缓,但河曲凹岸,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致使岸坡底部被掏空,有利于崩塌的产生。2、冲沟岸坡、山坡陡崖,其边坡常常也发生崩塌。3、在丘陵或分水岭地区,崩塌较少。(二)地层岩性条件1、高陡边坡多为硬岩组成,而易风化的软岩多构成低缓边坡。2、如果边坡底部有一层软岩,上部为硬岩,由于差异(chāyì)风化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崩塌。3、如果软、硬岩相间分布,形成的崩塌规模较小。4、如果硬岩边坡的底部有一层可溶岩,当地下水或河水对可溶岩产生溶蚀后也可能产生崩塌。(三)地质构造(gòuzào)条件(四)水的影响1、降雨:“大雨大崩,小雨小崩,无雨不崩”,崩塌多发生在雨季。2、地下水:增加岩土体重量;产生静、动水压力、浮托力;降低岩土体力学性质。(五)其它原因1、列车振动、地震。2、施工不当:开挖由下至上(zhìshàng);大爆破开挖。3、设计不当:设计边坡过陡过高。崩塌形成(xíngchéng)机理示意图三、防治措施(一)修筑遮挡建筑物1、拱形明洞,由拱圈和两侧边墙构成(gòuchéng);2、板式棚洞,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和两侧边墙构成(gòuchéng);3、悬臂式棚洞,由悬臂顶板和内边墙组成。(二)支护加固(jiāɡù)1、支护墙、支撑垛;2、嵌补;3、锚固;4、灌浆、勾缝。(三)拦截1、拦石墙;2、拦石网:钢轨拦栅、柔性(róuxìnɡ)防护系统;3、落石槽、落石平台。(四)其它防崩措施1、绕避:以隧道、旱桥,绕到河谷对岸的方式绕过大规模、大范围(fànwéi)的崩塌。2、排水:注重截水沟对地表水的拦截。3、清除:对小规模的落石或危岩,采用清除方法,并做好坡面加固。一、滑坡概念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地、缓慢地向下滑动的现象(xiànxiàng),叫滑坡。我国一些地区俗称地滑、龙爬或垮山。一、滑坡(huápō)的形态特征二、滑坡分类1、按滑动(huádòng)面与岩土体的关系分:推移(tuīyí)式滑坡3、按滑坡(huápō)体物质组成分类1)堆积层滑坡(huápō):指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huápō),包括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人工堆积层等,不包括黄土、粘性土等。2)黄土滑坡(huápō):指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的黄土层中的滑坡(huápō)。多成群出现,变形急剧,滑动很快,破坏力很大。3)粘土滑坡(huápō):指发生在尚未成岩或成岩不良的各种成因的粘土、砂粘土、粘砂土中的滑坡(huápō)。多成群出现,滑体多沿基岩表面或软弱夹层滑动,滑床坡度平缓,一般规模较小,滑速较慢。4)岩层滑坡(huápō):指以各种基岩为主体的滑坡(huápō),山区分布较多。最常见的是岩层层面滑坡(huápō),视岩层倾角的陡缓,滑体速度有快有慢。4、按滑坡(huápō)体厚度分:浅层滑坡(huápō):<5m中层滑坡(huápō):5~20m深层滑坡(huápō):20~50m极深层滑坡(huápō):>50m三、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一)形成条件1、下滑力超过抗滑力。2、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二)影响因素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坡前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不同外形的斜坡,直接影响着斜坡内部应力的分布(fēnbù),使斜坡失稳,当斜坡越陡、高度越大,斜坡中、上部突出,下部凹进,且坡脚处无抗滑地形时,越容易产生滑坡。2、岩性条件易遇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发生滑坡,如:(1)第四纪的各类堆积物、沉积物。(2)砂岩、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R、K、J)。(3)石灰岩、白云岩与页岩、泥岩互层(C)。(4)泥质岩的变质岩系,如千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