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末复习计划期末复习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期末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课标为标准,以课本为蓝本,以课堂为阵地,精心复习,充分准备,迎接调考。二、复习思路:分板块,分专题复习。三、复习内容:(一)基础1会认、会写生字表中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灵活应用。2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无遗漏地全部梳理,要能分辨音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会应用和选择。3会使用字、辞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或段中词语的意思。4用钢笔正确、整齐、美观、有速度书写楷书。5学过的词语,常用的标点,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灵活运用。(组词、造句、填空、选择、判断)6能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够熟练的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二)阅读1浏览。带着目的浏览读物,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阅读说明文。①能抓住要点,概括段意②认识“两举两比”四种说明方法。3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概括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重点人物,细节,能描述事件的梗概。4阅读诗歌散文作品,能读懂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5阅读课外读物。①能借助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意思,体会表达效果。②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有内涵的句子的含义。6积累。①能积累、背诵课本优秀诗文,教材中的古诗、对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及经典篇目中的诗句②能填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中的关键词句。③熟读课本中的精美段落。④熟悉、积累课本中的好词佳句。(三)习作1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求分段表述。2能抓住重点内容缩写。能运用删、减、改、概括等方法。3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要点,联系实际,感情真实,夹叙夹议。4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习作/5书写规范、整洁,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四、复习方法:1分成基础、阅读、作文三个板块复习。2对基础部分,又分为字(识字、写字、用字)、词两个专题来复习。主要采取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方法。3对阅读部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课本中寻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暗含考点,难易适度的片断设计训练点。4对作文部分,在对已写作文归类、梳理、修改过程中强化习作技巧和要求。五、课时安排字2课时词2课时阅读5课时作文5课时综合练习、评讲2——4课时总计16——18课时期末复习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通过对本册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二、复习内容:(一)、数与代数:1、复习第一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抓住公因数、公倍数等这些重要的概念,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数目以常用的为主,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知识时应用。2、复习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清楚的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要清楚分数与整数、小数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通分,还有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经过填空,判断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3、复习分数的加、减法,第四单元使学生清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还又注意使用简便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用恰当的方法来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空间与图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复习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应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复习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三)、统计与概率:复习第六单元,初步预测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四)、综合与实践:复习简单点阵中的排列规律和鸡兔同笼问题,能正确计算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和解决鸡兔同笼类似的问题。(五)、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有条理的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六)、应用广角结合学习体会,举例说说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三、复习措施: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队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