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安静的倾听音乐,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2、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展开想象并用动作进行表现。活动准备:歌曲《春雨沙沙》,图片:春天的场景活动流程:一、出示图片教师:今天曹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张好看的.图片,咱们看看图片上有谁?他在干什么?二、听歌曲1、教师: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小燕子的歌曲,我们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教师:小燕子在干什么?为什么要除害虫?三、再次听歌曲1、教师:这次我们再听一遍歌曲,仔细听歌曲里小燕子做了哪些事?2、教师提问:我们来说一说歌曲里的小燕子都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一句。四、分段欣赏1、教师:这首歌曲分为了三个乐段,我们先来听听第一个乐段,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2、教师:现在我们来听第二个乐段,仔细听他和第一个乐段有什么不同?3、曹老师为这两个乐段做了图谱,我们来选择一下刚才我们听到的第一乐段,用那个图谱比较合适?为什么要用它?五、完整欣赏1、教师:我们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在欣赏一遍。2、教师:小燕子帮助我们捉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爱护它保护它。3、教师;那你们喜欢小燕子吗?我们也来做小燕子跟着音乐一起捉害虫吧。4、教师:小燕子们做的真好,我们捉害虫都累了,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儿吧。价值分析:通过图片的观察,欣赏春天的美景,知道春天里小燕子是益鸟。并认识了解小燕子:雪白的肚子,剪刀似的尾巴,细小的爪子。学唱歌曲《小燕子》,着重学唱歌曲的中间部分“除害虫,保庄稼、你为丰收出力气。”以及提示幼儿最后一个音可以唱慢并加以延长。培养孩子们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方格子老虎为别人着想的情节。2、在游戏不同的节拍中,体验韵律的乐趣,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活动准备:1、绘本PPT。2、跳格子用的格子图一幅。活动过程:一、欣赏绘本听故事:1、教师操作PPT讲故事。2、提问:你们家人有没有吵架?吵架到很生气?幼儿的回答(及教师的回应)——幼:我爸爸妈妈经常吵(师:越吵越会爱)幼:爷爷奶奶吵。(老人也吵)幼:爸爸和奶奶吵(师:就是儿子和妈妈吵)幼:外公和妈妈吵(师:爸爸和女儿吵)……总结:家人之间就会像老虎那样吵架,总会又吵架的时候,吵架总是会生气,不快乐的。小老虎看见虎爸爸虎妈妈吵得越来越厉害,它心里很难过,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师:当家人吵架时,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幼儿的回答1:劝他们不要吵了;幼儿的回答2:安慰安慰说说好话;幼儿的回答3:我帮帮妈妈。帮帮奶奶(谁有道理就帮谁)……师: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呢。有什么办法让爸爸妈妈快乐起来呢?3,、教师继续操作PPT讲故事。方格子老虎在学校给同学们带来很多快乐,与众不同的方格子老虎让伙伴们在他身上玩五子棋,玩跳房子的游戏,伙伴们觉得快乐起来。你们会玩这些游戏吗?(引出游戏)二、做跳格子游戏:1、老师念童谣: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问:什么是童谣?幼儿的回答:好听的儿歌。2、念童谣自主跳格子:师:看这里有造房子用的格子图一幅,请你们一边跳格子,一边念童谣,童谣念完了,看看造了几间房子。念完儿歌,问:告诉我你造了几间房子?幼儿的'回答:13间、11间、8间……邀请部分幼儿点着格子图念童谣。3、念童谣按规定跳格子:师:现在请你们念完童谣只造4间房子。幼儿尝试。师:还能造得更少吗?4、增加难度跳格子:师:不出声数数,一共有几格?(16格)让幼儿尝试,念完童谣造16间房子。、我的思考:能力线——放在游戏中,给幼儿能力的挑战,教师先退后,让幼儿自主游戏,随后慢慢推进。5、教师念改编过的童谣: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我的思考:应老师巧妙整合沪语童谣,改编成趣味十足的游戏,别出心裁,成为活动亮点。三、故事的结尾:1、师:“……只留下横条纹……这是怎么回事?”幼儿的回答:被雨淋掉了。问: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带给大家快乐?2、屏幕上出现一只竖条纹的老虎。问:为什么这只老虎是竖条纹的?幼儿的回答:老虎本来就是竖条纹的,故事里的老虎站起来了,所以是横条纹。教师回应:有时,与众不同很简单,只要一个动作。我的思考:认知线抓住了核心点——最后结束部分恰到好处地点题。教学反思:这个绘本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很深远的意义。这个教学活动,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绘本书画面内容所带来的一些寓意和理解,同时能紧紧地抓住孩子的童趣特征,围绕“快乐”这个中心点、兴趣点,将绘本教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