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媒体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2.检查字词。3.理解课文内容。(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4)师小结: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1)媒体出示句子:“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媒体出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④齐读第一节。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1.媒体出示: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2.媒体出示: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善良、宽容、和蔼可亲……3.媒体出示: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小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