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困生转化总结宁子小学练永华五年级数学作为小学数学的转折点,全册包含着小学数学的重点、难点,如小数、分数、空间和图形、统计、质因数等等。知识分散、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学习成绩不高、两级分化严重,学困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努力教学生走出自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特制定学困生转化措施:一、摸清底子、找准目标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纵他们,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学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白痴”。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当我看见学困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背”,让他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会主动找到你来背。有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的慢点,我们要不厌其烦重复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十岁的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二、尊重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低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困上加困。爱是相互的,如果你爱学生,学生也一定能够爱你,有意识地“偏爱”学困生,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有助于帮助他们转化。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三心”,即:诚心、爱心、耐心。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受到挫折和失败,然而这个普通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认识和理解,并能正确对待的。有些学困生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因此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使自己潜在的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自己打败了自己。这时制定学习目标,正视自己的缺点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不但要帮助学困生如实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让他们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虽然说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学困生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我们要学会“拿着显微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帮助他们发现优点,让他们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然后再本着“扬长避短、协调发展”的原则帮他们制定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且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有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要让学困生多体验成功,在教学中对他们的学习要量力而行,降低难度,用心观察,捕捉其闪光点,并对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表扬、鼓励,经常检查他们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修正和弥补不足,没达到目标,再给机会,这样有利于他们发现自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巩固那脆弱的自信心,使得他们逐步加强自信心的建立,不断取得成功。四、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加强辅导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具体分析情况后分别对待。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受教育支点,以这个支点为基础,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打开所谓“浪子”的心结和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我班的苟霄辉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五、采取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的方法我现在的尝试是用在平时检测考试。每单元检测,让他们结伴来考,分数是二者的平均分。以此推动优秀生的责任心和促进学困生的上进心。这样经过帮学,找出差距,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消除“学困”现象。六、采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予其方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