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届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 单元整合1.ppt
上传人:琰琬****买买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5-2016届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 单元整合1.ppt

2015-2016届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单元整合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才之路·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整合主干结构主干结构本单元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转变;二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2.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比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比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比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其特点主要有:(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父权和夫权观念渗入到政治生活中。(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4)皇位世袭、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始终。(5)在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规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1)审读题目(从题干到备选项),弄清限制性条件(如时间、空间、程度等),理解特殊词的含义,答案应该符合每一个限制性条件。(2)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换思维方式,反向排除。(3)对备选项中提供了新知识的题,判断另外三个备选项是对还是错(以熟定新)。(4)对材料型选择题,坚持一点:读懂材料。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大都与材料有关,在材料中有对应语句(信息),如题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2014·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源于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C项中的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没有必然联系;D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故B项正确。【答案】B(2014·天津·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解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使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又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答案】C(2014·新课标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明清时期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重要的表现。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宠信与否。故应选B。【答案】B[规律]非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审(审题)、找(相关信息)、联(联接)、思(构思)、答(组答案)。(1)审(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问题要注意五个方面:要审答项语,即所要回答的情况、经过、内容、原因、结局等;要审限定词,即时间、空间、数量、角度、频率、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词,还应特别注意组织答案的材料来源提示词,如依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等;要审主干语,即题目的中心,答题内容的对象成分,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要审提示语,即题型,告诉你用什么方式来解答,是简述还是概述,是分析还是比较,是说明还是论证,是评述还是评价;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2)找(读材料,找相关信息):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材料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尤其是解答“根据X或依据材料X”等问题时,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找信息显得特别重要。主要步骤:根据问题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