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社会教案【实用】大班社会教案合集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大班社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尝试与同伴共同制定参观计划,学习安排自己的活动。2.在协商、讨论、分工等过程中提高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3.了解邮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劳动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懂得尊重邮递员的劳动。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活动准备:1.教师事先与邮政局的有关人员联系参观事宜。2.每位幼儿好家长一起写好一封信;记录纸(可按讨论内容按表格方式设计)。活动过程:1.出示一封写好的信引导幼儿谈话。--提问:这是什么?寄信应该到哪里去?谁知道离我们最近的邮政局在哪里?想不想去参观邮政局?2.幼儿讨论,自己制定参观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将幼儿的`计划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参观计划书。参观路线:走哪条路最合适?路上注意事项:在路上,我们要注意什么?在邮政局参观要点:到邮政局了解什么?要怎么看?向邮政局工作人员提些什么问题?(如:观察有邮政局有哪些部门?各部门人员子在干什么?……)3.师幼参观邮政局。--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及工作人员的劳动情景。在经得邮政局工作人员的同意之后,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如拿一拿信封、包裹,盖盖邮戳。--了解信件邮寄的过程:盖邮戳--分装--分捡--投递。--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向邮递员叔叔阿姨请教和询问。比如:邮递员叔叔怎么把信送出去?(近途使用自行车,稍远使用摩托车,如果寄到外地的信件还要使用邮政车)--幼儿将自己带的信拿出来,看邮递员叔叔怎样分信。--请邮递员介绍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把信件、杂志、报纸准时送到目的地的经历。--告别邮递员叔叔辛苦!进一步了解邮递员叔叔的工作性质。4.师幼谈话:邮递员叔叔辛苦了!进一步了解邮递员叔叔的性质。教学反思:活动中,我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大班社会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探索活动,了解树木花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认识园内各种植物的名称及外形特征,并了解其属性。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起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活动准备:园内有各种植物、花卉;插花;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来到园内种植植物、花卉处,进行观察。“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积极交流。2、讨论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为什么?”“幼儿园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植物?植物到底有哪些作用?”3、师生共同探讨植物的'作用。(1)美化环境。(2)做木材。出示半成品家具。(3)遮阳、避雨。(4)防风沙。(5)防污染。4、教师小结。植物的好处很多很多,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它们。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在那天,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来种树。5、欣赏插花,进一步感受植物的美。教师出示插花图片让幼儿欣赏。大班社会教案篇3目标:1、在讲讲、议议、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积极地帮助盲人设计一些能够便于他们生活的用具。准备:已录制好的片段、画纸、蜡笔等过程:(一)导入引起兴趣1、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什么?2、幼儿讲述,老师出示已收集好的资料和图片。(二)观看录象、交流讨论1、在录象中你看到了谁?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观看录象片段一)2、盲人看不见一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3、请幼儿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鼓励幼儿把眼睛闭起来,试着往前走一走。)4、观看录象片段二,在这段录象中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5、王爷爷和胡奶奶怎么会看不见的?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读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烧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断的练习、过马路时没有人提醒……)6、观看录象片段三:王爷爷和胡奶奶觉得现在外出时过马路和乘车子有很大的困难,请我们小朋友来帮王爷爷和胡奶奶想想办法,怎么样使他们在过马路和乘车子时又快又安全?(幼儿相互讨论)(三)操作延伸1、鼓励幼儿设计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2、你觉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困难,可以怎样来帮助他们?大班社会教案篇4活动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幼儿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含义。2.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幼儿初步建立理性、合理消费的能力。3.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