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思路(6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思路篇一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手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2课时第一课时1、板书课题,引情激趣。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幻灯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②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横线画出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懂得了哪些知识。(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等到下一节课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知道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3)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由老师领学,“夏”由老师引导学,“秋”、“冬”由学生自学。1、教师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2)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首先: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以培养学生听、读能力。(4)引读。师说:春天醒了!(学生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河水流淌着……”(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读后再想像画面,概括出春天的特点)2、“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段的相同。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探疑方法。(1)读——找景物。(2)读——写特点。(3)读——悟其情。3、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1)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自由读:小组议一议这些景物美在哪儿?(3)在学生自读汇报时:重点学习描写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这几词的位置换一换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4)借助图片或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或句。(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读,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14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按时间顺序描写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运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1、小组学习,看看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2、小组交流,做课后习题。3、小组汇报。(抓住“飞舞”、“刮”、“积满”等词进行理解)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领略“秋”、“冬”之美。5、问学生是否明白了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美在哪里?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回答问题时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1、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外,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看图书或录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3、从春、夏、秋、冬四段景物描写中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背诵。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思路篇二1、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