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变吴下阿蒙─────→才略吕蒙乃始就学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变环境────→天才持学五、小结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板书】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议论──结友(惊赞)孙权劝学教案2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投影设计之二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投影设计之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孙权劝学教案3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了7篇古文,14篇古诗,在下册学习了2篇:《伤仲永》《木兰诗》,对古文的几种翻译方法已经有了初步掌握,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目标确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七年级学生已学过几篇古文,但对古文阅读理解上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