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一只****懿呀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docx

孙权劝学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孙权劝学教案1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投影设计之二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投影设计之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孙权劝学教案2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H相待”两个成浯的含义: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二、学生自读课文。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可结合教学设计(A)。]主、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三、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思考讨论: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匪浅。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四、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淡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劝学、就学、议论、结友)孙权劝学教案3[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