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寨沟》教案《九寨沟》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寨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九寨沟》教案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同学们学了《九寨沟》这篇课文,一定会对赶海有更丰富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准备: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小组展示:1组展示:觉得九寨沟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2组感情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出“美和趣”来。3、4、5、6组感情朗读有关珍稀动物的语句并辅以表演。7、8、9组展示自己认为读得最美的段落。10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九寨沟的资料。11组展示自己搜集的诗朗诵。教师总结: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共同享受着学习语文的快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生活的美好!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美美地欣赏这个精彩的世界吧!《九寨沟》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九寨沟,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九寨沟。二、学习第三小节1、请你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2、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雪峰:(1)指名读(2)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多媒体显示)(3)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板书:雪峰插云)(4)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湖泊:(1)指名读有关语句(2)这么美的湖泊真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显示)(3)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引到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树长得又粗又高,真可谓古木参天。)(板书)(4)这么美的湖泊能不能美美得读一读呢?先自己练读一下指名一位好同学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如同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真美!)瀑布:(1)你能通过读向大家展示瀑布的`雄伟吗?(2)让我们来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一定会读得更好。(多媒体显示)(3)喜欢瀑布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得真有气势)3、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雄伟壮观的瀑布,这一动一静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平湖飞瀑(板书)4、九寨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连湖底的石块也是美的,学到这儿,我也忍不住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小节,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九寨沟》。5、想不想读,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生齐读)(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三、学习第四小节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1、请你轻声读第四小节。2、交流看它们来了(逐个显示动物)这是()。3、你最喜欢哪个?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要请你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介绍。4、现在你们都是九寨沟的小播音员,正在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神奇的动物,你们能通过读把游客都吸引到九寨沟来旅游吗。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请几个人来读这一节课文比较合适,为什么?四、学习第五小节1、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听了小导游和播音员的热情介绍,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2、是啊,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怪不得到过九寨沟的游人看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都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五、欣赏歌曲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九寨沟》教案3教材简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十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的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层次清楚,语句清新,用词精美,易于朗读。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文学习的美感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在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