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pdf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苏品红中国的地图与方志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无论在方志的前身地记、图经中作为主导地位的地图,还是在定型后的方志中作为组成部分的地图,它都是方志文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研究方志中地图的情况既是对地图研究的需要,也是对方志研究的需要。而方志文献是诸多文献中数量众多、信息涵盖面广泛、资料特征独特的重要文献形式,因此,对地图的研究不可缺少对方志中地图的研究。本文只涉足清代(包括清代)以前的古代方志,民国及其之后的现代方志不属于本文研究对象。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从现有方志研究资料中,笔者还没有发现对方志中的地图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和文献出现,在方志目录、提要及其他相关文献中也很少有方志中地图的记载。鉴于这种现实情况,笔者对方志资料原件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在综合志中进行,不涉及专门志。为了尽可能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抽样在原则上覆盖现存方志中的各朝代、各地区、各政区级别,共抽取272种方志,其中宋代7种,元代4种,明代25种,清代220种。另外,为了便于比较研究,还查阅了16种民国方志。在行政级别上,全国性方志7种,省级25种,府级37种,州级30种,县级161种,县以下12种。在地区上,北京7种,河北55种,河南7种,山西25种,陕西4种,甘肃6种,青海1种,新疆1种,辽宁5种,山东17种,安徽19种,浙江21种,江苏45种,上海10种,福建2种,台湾1种,广东5种,广西4种,湖北2种,湖南5种,江西2种,四川12种,云南9种,全国7种。由于时间和其他条件所限,抽样不能达到科学性更强的理想状态,因此,除直接对方志调研外,笔者还从一些方志研究资料中收集了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以弥补抽样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对上述方志资料的调研基础上,分析地图在古代方志中出现的状况、方志中地图绘制特点及其与普通地图的比较、地图在方志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文献价值。中国的方志文献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笔者所涉猎的只是沧海一粟,因此,从现在的这些文献中得出的某些结论可能失于全面和准确,还望专家不吝指正。一、地图在古代方志中的存在状况方志学界对方志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但大家都认同图经是方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图经起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盛于隋唐,并在宋元明清仍有出现。而图经之前的地记是否属于方志,学界还有争议。两宋是古代方志体例逐渐定型时期,尤其到了南宋,方志的体例就基本定型,直至清代,基本体例变化不大。也可以说,图经是方志的直接前身。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图经和方志是地方志书发展历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和形式,也是现存直接资料和间接记载最多的部分。被某些研究者称为古方志的《越绝书》等作品中“无插图,六朝方志亦无插图,方志插图是从图经开始的”。1因此,对古代方志中地图的研究本文就暂时限于图经及其之后的方志资料范围内。地图在古代方志中存在的状况随着时代、地域、修志者等诸多因素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况,但通过去粗存细,去次存主,重大同略小异的提炼,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归纳起来,可以从古代方志中地图的数量、质量、内容以及地理差异等方面探寻其存在状况,从而揭示这些规律。1.古代方志中地图的数量自东汉至两宋,图经是方志文献存在的主要形式。图经是一种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志书体裁,一般是一图一经的体例2,经为图设。图志与其类似,可视为同类。从图经的这个性质来看,其中地图的数量应该是不少的,至少在图经中所占比重是不小的。从图经发展的历史来看也应该如此,图经本来就是从地图演变而来的,正是西汉绘制的大量地图,才启迪了东汉图经的出现。虽然存世的图经很少,而且大都是经存图佚,但从有限的文献记载,我们仍可得知图经中的地图数量较大。如我国第一部官修总志隋代的《区宇图志》“卷有图,别造新样,纸卷长二尺,叙山川则卷首有山川图,叙郡国则卷首有郭邑图,叙城隍则卷首有馆图”,“保存着一图一说的图经古制”。3著名的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是“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4,仍保留一图一说的体制。两宋是图经体例向方志体例转变的时期,新旧势力在此对抗,因此,图经体例和方志体例在这个时期均有体现,但方志体例逐渐占上风,图经也不再是一图一志的古制,文字愈来愈多,而地图则在减少,不过这一时期仍有一部分图经或方志中地图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图量或所占比重较大,存留了图经的遗风。比如,北宋的《元丰郡县志》共三十卷,而图则有三卷。南宋的《舆地纪胜》据称有十六卷地图,只是后来亡佚。5但是,随着方志的体例逐渐形成,地图由主体渐而演变成附庸,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