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康德的道德哲學一論善的意志(goodwill)-意志:理性存有(人)的行動的機能-道德理性=意志=實踐的理性-又稱為善的意志,∵它是世上唯一具絕對價值(absolutevalue)的東西。/絕對價值-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價值的\相對價值-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是有價值的二論義務(duty)-義務:由人類意志發出的勉強遵守道德法則的行動-善意分為兩類:/人類意志/現實現志(humanwill/actualwill)-即不圓滿的意志,因為人類不單是理性的存有,而且同時是感性的存有,夾雜了感性的性好(sensibleinclination)。(≒儒家的私欲或即小體eg.食色之欲)。∴他的行動具強制性(necessitation),是義務。\上帝意志/神聖意志(divinewill/holywill)-即圓滿的意志,因為上帝是純粹理性的存有,不夾雜感性的性好。∴祂的行動具必然性(necessity),故並非義務。三論道德不依於經驗-依道德理性的反省,道德具普遍性(universality)-對於一切理性存有都有效(valid)的特性-∵經驗事物沒有普遍性∴道德的最高標準不能依賴於經驗來建立→道德不能依具體的經驗行為及人格榜樣-∴康德分辨兩種行動的意思:/依照義務而行動(actaccordingtoduty)只是表面上符合道德法則的行動或即具合法性(legality)的行動\由義務而行動(actfromduty)實質符合法則的行動或即具道德性(morality)的行動四論兩種律令(imperative)與定然律令(categoricalimperative)的第一程式(formula)-命令(command):理性所頒佈的具強制性道德法則-律令(imperative):命令的形式-可分兩類:定然律令與假然律令/假然律令-有條件的律令-虛假的道德律令∵並非為了道德的目的(義務)而去行動。\定然律令-無條件的律令-是真正的道德律令∵為了道德目的而行動-定然律令的三程式(formula):使行動的格準符合法則(普遍性)視一切理性存有同時是一目的(目的性)視一切理性存有的意志為普遍地立法的意志(自律性/立法性)-格準:指主觀的立意或即決意原則,立意指意志決定出行動的意念。它是主觀的,∵它是適合個人的原則,不一定有普遍性-法則:指客觀的立意原則。它是客觀的,∵它是適合於一切理性存有的原則,具有普遍性五論目的(ends)與定然律令第二程式-康德從道德方面的界說/目的-意志立意的客觀根據ie.以行動本身(意志)為立意的根據。它有絕對的價值。\工具-意志立意的主觀根據ie.以行動以外的其他事物(後果)為立意的根據。它只有相對的價值-以上述區分來辨別人與物:/人-不單是工具,而且同時是目的\物-只是工具-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了解第二程式的意義:視一切理性存有同時是一目的(目的性)六論目的王國(kingdomofends)與定然律令第三程式-王國(kingdom):不同的理性存有依公共法則而形成的和諧統一的系統。-目的王國:不同的理性存有依於道德法則(客觀目的)而形成的和諧統一的系統。-每一理性存有在目的王國中皆有雙重的身分:守法者-須服從王國的法則立法者-其所守的法俱是由其自己所訂立出來的,∵法則的客觀根據在於目的(意志)自律:意志由其自己建立道德法則,而亦由其自己去遵守。-此可了解第三程式的意義:視一切理性存有的意志為普遍地立法的意志(自律性/立法性)-與意志自律相對反的是意志他律(heteronomyofwill):意志以意志以外的其他事物去建立道德法則。-定然律令三程並不表示道德原則有三個獨立的、互不相干的原則,而其實只是同一道德原則的三方面/從形式上講,道德原則具普遍性-…內容……………………目的性\…綜合內容與形式上……自律性康德特別強調第三程式的重要性,∵它在一義下綜合了前二程式的意義。∴一般講康德的倫理學,通常稱它為道德自律的系統。七對意志他律的道德系統的批評-他將意志他律的道德系統區分為四派:/經驗的/自然的情感-快樂主義\道德的情感-蘇格蘭學派\理性的/存有論的圓滿的概念-理性主義(指思辯理性)\獨立的圓滿的概念-神學-經驗的他律原則的破斥∵經驗的原則由於建基於經驗事物,∴缺乏必然性與普遍性。-理性的他律原則的破斥此原則較經驗原則好,∵具必然性與普遍性。但是:/存有論的圓滿概念的概念-此概念不能被直覺,∴無客觀妥效性。\獨立的圓滿的概念-此概念不但無客觀妥效性,而且只能被理性的圓滿的概念推論出來;另外,如果我們想避免這種推論,我們只有將神意這概念扭曲成一種希望獲得獎賞及避免受到懲罰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