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ET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NET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软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一定的软件应用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基本理论,具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应用能力的富有创造性的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NET技术及应用》是根据软件企业开发流程,将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融合在一起综合进行项目开发实战演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二)课程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上要能体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结构上要能够体现学生就业导向、特长发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主要突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项目经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在课程内容上要有适当的灵活性使教师可根据行业软件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就业时有很好的行业适应性为目标进行调整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强调更新观念,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关注过程性评价,强调项目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课程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完整的案例的分步开发步骤进行知识点的组织,以VB.NET或C#.NET等.NET语言为程序设计工具,使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开发一个实用项目的思路和技能。力图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统一,非常适宜于案例教学法的贯彻实施。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软件开发方法的运用、.NET体系结构、VisualBasic2005基本语法结构、应用界面构造、对数据库的操作、和Office的沟通、专业报表的制作、基本文件IO操作、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WEB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系统部署等。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在结合实际项目的综合训练中所占课时比例偏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总比例约为1:1。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掌握类、继承、对象、重写和重载等重要概念及实现,熟练使用常用控件,熟练应用ADO.NET进行数据库应用开发。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基于.NET环境下,灵活使用VB.NET,具有开发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以及Web窗体应用程序的能力。能够面向企业用户的需求,进行编码和测试,具备一个程序员的基本素质,具有开发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以及Web窗体应用程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开发一个完整项目的步骤了解.NET体系结构及其作用,掌握.NET平台和.NET框架的各个组件的功能掌握VisualBasic.NET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和语义能使用VisualStudio2005开发、调试和部署项目能建立标准的Windows界面能通过ADO.NET操纵数据库能创建、使用自定义类和控件了解调试和防错能理解事件体系能读写外部文件能控制打印和制作报表能和Office沟通能利用线程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能通过ASP.NET建立简单的WEB应用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案例和开发平台教学目标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掌握案例需求分析;掌握.NET平台和.NET框架的各个组件的功能活动安排任务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考核评价建议理论考核和上机考核相结合,学生自主分析参考学时6主要内容知识要点技能要点1.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①明确软件开发过程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②掌握系统需求分析思路学习“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2..NET基本概念①掌握VisualBasic.NET的基础知识;②了解VisualBasic.NET和VisualStudio.NET以及.NET框架的关系;掌握开发平台的安装和使用3..NET框架的工作原理①了解.NET框架基本知识;②了解VisualBa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