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一吃****成益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1\*ROMAN\*MERGEFORMATI卷(选择题共44分)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末次冰期冰盛期我国陆上降水分布图及我国东部一月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与现代气候相比()A.华北平原气候更加湿润B.长江部分河段会发生凌汛C.海水侵入现象更加严重D.南方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2.推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当时的主要植被为()A.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荒漠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寒温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寒温带荒漠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理论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理论雪线高度数值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四地理论雪线高度不同,主要的原因是()A.热量条件的差异B.降水条件的差异C.山地高度的差异D.大气环流的差异甘肃省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为“河西走廊”简图。据此完成5-6题。5.河西走廊打造成“陆上三峡”,是因为()A.石油资源丰富B.风力资源丰富C.水力资源丰富D.煤炭资源丰富6.玉门称为“陆上三峡”主战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公路线路分布示意图,该地北高南低,地表起伏较大。据此完成7-8题。影响图中M处公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图中M处公路容易遭遇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寒潮C.滑坡D.沙尘暴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读图回答9-11题。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我国继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又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D.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第=2\*ROMAN\*MERGEFORMAT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12.(共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8分)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2)(8分)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原因。(3)(6分)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16分)(2分)图中①、②、③自然带的才差异主要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8分)由于和因素的影响,图中的乙形成了(填自然带),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中的。(3)(2分)右图反应的是左图中甲山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其中d代表的植被类型与左图中自然带的植被类型相同。(4)(4分)图中甲山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简要分析原因。(18分)“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6分)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3)(6分)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