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七章图形的变化第三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pptx
上传人:邻家****66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七章图形的变化第三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pptx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七章图形的变化第三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考点一图形对称例1(·烟台)在学习《图形改变简单应用》这一节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图形改变设计图案.以下设计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是()【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概念求解.【自主解答】选项A、B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总结: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特点:图形既能沿着某条直线(穿过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又能关于某个点(图形内部,即图形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1.(·德州)以下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是()2.(·河北)图1和图2中全部小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正方形放在图2中①②③④某一位置,使它与原来7个小正方形组成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二图形平移例2(·铜仁)如图,△ABC沿着BC方向平移得到△A′B′C′,点P是直线AA′上任意一点,若△ABC、△PB′C′面积分别为S1、S2,则以下关系正确是()A.S1>S2B.S1<S2C.S1=S2D.S1=2S2【分析】依据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可知△ABC,△PB′C′高相等,再由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得到答案.【自主解答】∵△ABC沿着BC方向平移得到△A′B′C′.∴AA′∥BC′,BC=B′C′.∵点P是直线AA′上任意一点,∴△ABC,△PB′C′高相等,∴S1=S2.故选C.1.(·东营)如图,把△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位置,它们重合部分面积是△ABC面积二分之一,若BC=,则△ABC移动距离是()2.如图,△ABC中,AB=AC,BC=12cm,点D在AC上,DC=4cm.将线段DC沿着CB方向平移7cm得到线段EF,点E,F分别落在边AB,BC上,则△EBF周长为_____cm.考点三图形旋转例3(·枣庄)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2,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E,连接PC,则三角形PCE面积为.【分析】依据旋转思想得PB=BC=AB,∠PBC=30°,推出∠BAP=60°,AP=AB=2,解直角三角形得到DE,从而求出CE=2-2,PE=4-2,过P作CD垂线,求出垂线长度,即可得出△PCE面积.【自主解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把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PB=BC=AB,∠PBC=30°,∴∠ABP=60°,∴△ABP是等边三角形,∴∠BAP=60°,∠DAE=30°,AP=AB=AD=2,AE==4,DE=AD·tan30°=2,∴CE=2-2,PE=4-2,如解图,过点P作PF⊥CD于F,则∠FPE=∠DAE=30°,∴PF=PE·cos30°=PE=2-3,∴S△PCE=CE·PF=×(2-2)×(2-3)=9-5.1.(·青海)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点O,Rt△OEF绕点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两个图形重合部分面积是正方形面积()2.(·贵港)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中点,P是A′B′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PM最大值是()A.4B.3C.2D.1考点四图形折叠例4(·安徽)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长为()A.B.C.4D.5【分析】设BN=x,则由折叠性质可得DN=AN=9-x,依据中点定义可得BD=3,在Rt△BDN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自主解答】设BN=x,由折叠性质可得DN=AN=9-x,∵D是BC中点,∴BD=3,在Rt△BDN中,x2+32=(9-x)2,解得x=4,∴线段BN长为4.忽略折叠前后对应关系在利用折叠性质处理问题时,易犯错是忽略折叠(翻折)前后两图形关系,从而不能利用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性质解题.1.(·烟台)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菱形ABCD如图所表示,点O为对角线交点,过点O折叠菱形,使B,B′两点重合,MN是折痕,若B′M=1,则CN长为()A.7B.6C.5D.42.(·广西)如图矩形纸片ABCD,AB=4,BC=3,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cos∠ADF值为()考点五网格中图形变换作图百变例题7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小正方形组成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