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七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分米(一)估一估,量一量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二)找一找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三)想一想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5、量量看吧活动二:认识毫米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1、毫米的作用。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三、本节课的不足《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四、困惑本节课没有能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