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编辑最新精选必看】.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教案【编辑最新精选必看】.docx

小学数学教案【编辑最新精选必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教材分析: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教学目标: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教学难点: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生:(预设)可以!师:出示小黑板。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21和72×7=1430÷6=52、判断。(1)12是倍数,2是因数。()(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过程一:尝试训练。(一)出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生:行!(预设)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三)信息反馈。板书:1×14142×714÷214的因数有:1,2,7,14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一)学生自学例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1、18有哪些因数?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二)信息反馈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板书:1×18182×93×618的因数有1,2,3,6,9,18。还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投影出示问题: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过程三:尝试练习(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板书: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三、课堂作业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四、课堂延伸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五、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生:……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14142×7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14÷214的因数有:1,2,7,141×18182×93×618的因数有:1,2,3,6,9,18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可以表示为: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小学数学教案篇2第一单元测量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型新授课时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学科数学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学科数学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