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应税博弈.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企业管理中的应税博弈.pdf

企业管理中的应税博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豳明髓厨一圈羹一1;若企业不缴税而被税务部门发现就要被罚款(假设罚款金额为1个单位),则此时企业的效用就是一2(一l一1=一2);若企业因为罚款而破产,则职工将失业。在目前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不成熟的情形下,政府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会下岗人员的就业压力或因为失业而导致的社会秩序的损失。反映到政府的效用函数上,就是当社会秩序混乱时,政府的效用函数取负数(假设为一10)。反之,如果企业不破产,政府的效用函数值取10。设政府的支付函数是U1,企业的支付函数是U2,并假设政府(或税务部门)的检查成本为0;则有支付函数U1、U2与支付矩阵。(1)政府与企业的支付函数实例(图1、图2)f2税款+罚款u,=<一10如果企业破产【10如果企业不破产f0企业不交税U2=<一1企业交税【一2企业被罚款(2)政府与企业的支付矩阵实例(图3)企业的策略欠税不欠税政府检查策略不检查图4表明,如果企业依法纳税,则其支付一1,政府不去罚款(此时假设检查成本为0),如果它偷逃税,则政府有两种选择:要么依法检查,追缴偷逃税并罚款,企业经营将可能面临困难(假设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支付函数值是一2,+如果政府不检查,则企业效用为0,企业也不破产。但是,因为检查罚款而导致企业的资金短缺,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面对经营困难被迫裁员。为此将会有一批职工下岗待业而被推向社会,更进一步还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或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这样的结果将使政府的效用是一8(一10+2)。若政府不检查,则政府的效用1是10(企业不会因交罚款而破产),所以在此种情况下,政府的最佳选择就是不检查。而企业也知道政府~会选择不检查,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偷逃税。这时的纳什均衡是企业不缴税,而政府不检查。该模型的精炼纳什均衡结论就是:企业偷逃税款,政府不检查。即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偷逃税,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该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论政府制定多么严厉的惩罚偷逃税者的法律法规,当执法不严时对制止企业偷逃税都是没有作用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威胁是不可置信的,即企业也知道实施惩罚(检查)不是政府的最优选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与世界贸易组织自由竞争原则格格不入的纳什均衡呢?问题就在于政府的考虑是局部的静止的,政府没有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久发展去考虑问题。不过该模型正好符合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政府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很显然,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尽纳税义务,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必将要产生严重危机,这并不是我蒌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竞争原则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技囊术方面来看就是该模型没有考虑政府的检查成本,其萎实当企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时,政府的税收检查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还会增加企业的应对成本。另外,问题还可能出在对支付函数取值的选取上。政府的决策严重忽略了自由竞争的优胜劣汰原则,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淘汰劣势企业就不会产生优势企业,如此迁就下去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大家共同落后。这不仅是大批国有企业效益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是一些地方政府随意越权减免企业税收的“理论依据”。(二)逃税与税收检查的混合战略均衡博弈模型下面我们用混合战略均衡的方法来考虑政府与企业在征纳关系上的博弈模型。在该模型中只考虑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征税部门与纳税人企业两个方面的参与人,纳税人的策略有逃税和不逃税两种选择。其中当企业选择了逃税时,如果遇到征税部门的检查,还有向税务部门行贿和不行贿两种选择策略。征税部门的策略有检查与不检查两种。设A为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相同者为同一类型,则纳税人的无穷种类A∈[0,+∞],每个纳税人都知道自己的类型,但税务部门不知道,假设税务部门仅仅知道A的分布函数。纳税人的策略为申报纳税额a∈(一∞,A),在此纳税额取负值表示负所得(1)模型的建立2年4月图1政府的支付函数图2企业的支付函数一8,一210.o11.一1图3政府与企业的征纳税收博弈矩阵(一2,一8)(0,10)(一1,11)图4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博弈树0·67·2、万方数据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