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5-2×15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2×15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2、建设规模:装机容量30兆瓦3、项目建设地点: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4、项目总投资:总投资3.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5、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税7200万元。二、项目背景生物质能源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居第四位,它也是唯一可循环、可再生的炭源。生物质能发电是现代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成熟技术,是通过将生物质能直接燃烧或转化为可燃气体后燃烧,产生热量进行发电的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共有18.2亿亩耕地,再加上复种指数,正常年景可达到23.5亿亩左右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其中,16.5亿亩用于播种粮食。以2011年680多斤的粮食亩产量计算,现有的16.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是不可再减少的。粮食之外,我国油料的播种面积大约2.1亿亩、棉花7000多万亩、糖料约3000万亩、蔬菜瓜果3.2亿亩,再加上麻、茶、药等,如此众多的农作物播种将产生7亿吨农作物秸秆。据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仅各类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资源量每年即有3.08亿吨标煤,薪柴资源量为1.3亿吨标煤,加上粪便、城市垃圾等,资源总量估计可达6.5亿吨标煤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不同层面上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秸秆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200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与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强调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电价优惠、上网电量全额收购和电力调度优先等鼓励政策,极大促进了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目前,江苏、广东、河南、浙江、甘肃等多个省市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项目建设条件(一)生物质资源优势据武威市农牧局最新统计资料,2011年,全市秸秆总量为226.25万吨,秸秆品种以玉米、小麦、啤酒大麦为主。其中,玉米、小麦、大麦秸秆共181.9万吨,占总量的80.4%,豆类及其它秸秆44.35万吨,占总量的19.6%。武威市2011年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作物名称面积(万亩)产量(晒干)(万吨)秸秆系数秸秆量(万吨)占总量百分比(%)小麦玉米大麦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其他合计70.2186.115.1411.9543.836.4219.244.55277.4226.8955.761.81.9113.3812.521.296.44119.991.52.51.21.10.61.95.10.6/40.34139.3962.1642.1028.02923.7936.5563.866226.2517.8361.610.9560.933.5510.522.91.71100据武威市农牧局测算,2012年全市秸秆总量为200万吨,到2015年全市秸秆总量达226万吨,武威市每年秸秆总量不会低于200万吨,原料可完全满足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需求。(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园区的政策优势《武威市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引进企业建设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定成型燃料等新型能源,形成多类型的新兴能源产业链。按照武威市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规划,到2015年生物质能装机容量达到60MW。2012年武汉阳光凯迪集团已在民勤县开工建设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还有30MW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家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半径50km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点。从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和目前的实际情况,黄羊镇距民勤县120km,临近古浪县,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具有独特地理优势,项目拟选最佳地在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该园区于2011年11月29日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是全省5个循环化改造园区之一。园区以推进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契机,科学规划布局循环经济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全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补链”企业,建设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秸秆发电是黄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总体框架的重要环节。建设秸秆发电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