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doc

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怡.然()便要.还家()邑.人()及郡.下()2、根据拼音完成下面填空黄发垂tiáo()叹wǎn()落英bīn纷()刘子jì()yì太守()无人问jīn()xián来问讯()男女衣zhu?()3、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A:B:4、文学常识《桃花源记》的作者,他是(时期)人,《桃花源记》原是中的。本文选自。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3)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悉.如外人()(5)具.答之()咸.来问讯()(6)诣.太守()遂.迷()(7)欣然规...往()寻.病终()6、古今异义辨析(1)芳草鲜美..古:今:(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今:(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今:(4)阡陌交通古:今:7、辨析下列词的解释: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寻向所志()寻病终()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闻之,欣然规往()之:具答之()闻之()8、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什么?9、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闻之,欣然规往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2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蕃.()淤.泥()濯.清涟()亵.()鲜.有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u简陋)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ng大)C濯清涟而.不妖(?r却)D香远益.清(yì好处)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可爱者甚蕃.()(4)濯.清涟而不妖()(5)亭亭净植.()(6)宜.乎众矣()(7)无案牍之劳.形()(8)无丝竹..之乱耳()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2)何陋之有?()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B哪些地方简陋呢?C简陋又有什么呢?D有什么简陋的呢?7、根据课文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中通外直,,香远益清,。(3)可以,。无丝竹之乱耳,。(4)菊之爱,。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哲学家。(2)《陋室铭》作者是朝。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3(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