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糖:主要(70%以上);脂肪:次之(30%);蛋白质:很少(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中的有关概念1.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产生的热量。3.呼吸商单位时间内,机体呼出CO2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二)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体表面积定律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二)精神活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能量代谢提高。(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机体通过进食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蛋白质增加产热量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四)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提高。环境温度低于20℃,能量代谢率提高。四、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状态:清醒、安静、空腹、室温18~25℃时人的状态。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二)体温的生理变动1.昼夜变化清晨(Am)2~6时体温最低;下午(Pm)1~6时体温最高。2.性别成年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产生周期性变动。3.年龄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4.情绪和体力活动代谢↑,产热↑,局部体温↑。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1.主要产热器官:(内脏器官、骨骼肌、脑)安静状态内脏(尤其肝脏)和脑;活动状态骨骼肌。2.机体的产热形式:(1)战栗产热:寒冷刺激骨骼肌不随意的收缩。(2)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二)散热散热器官:(1)辐射散热(60%)体热以热射线的形式向周围环境散发。有效辐射面积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2)传导散热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物体的导热性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接触物的面积接触物的温度(3)对流散热机体凭借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散发热量。散热量多少取决于空气(液体)流速和温度。(4)蒸发散热(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不感蒸发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可感蒸发(又称发汗)安静时,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空气湿度大、衣着多,气温达25℃便发汗;活动时,产热量↑,低于20℃亦可发汗;空气对流速度快,蒸发量大。汗液2.散热的调节反应(1)发汗(2)皮肤血流量的改变A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皮肤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之开放,皮肤血流量↑。B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皮肤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之关闭,皮肤血流量↓。三、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神经末梢)(1)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2)类型:热感受器冷感受器2.中枢温度感受器(神经元)(1)分布:脊髓、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2)分类: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二)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三)体温调定点学说(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四)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提高。环境温度低于20℃,能量代谢率提高。四、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状态:清醒、安静、空腹、室温18~25℃时人的状态。(1)辐射散热(60%)体热以热射线的形式向周围环境散发。有效辐射面积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2)传导散热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物体的导热性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接触物的面积接触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