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晨钟(2012年9月—1)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社会评论】人民日报晒铺张浪费:为面子我们还要付多大代价去年4月,17岁的少年王某作为活体肾脏供应者,在湖南郴州市某医院被摘除右肾并导致重伤,仅获利2万多元。而其卖肾的动机竟是为了买苹果手机。这则“17岁少年为买苹果手机卖肾换钱”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虽然这类耸人听闻的事件只是个案,但为了买名牌用品而偷盗抢劫的事情并不鲜见。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追赶时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今不少年轻人为追求时尚已到了非名牌不买的地步。有人将这种消费称为“面子消费”。在他们看来,只有穿用名牌衣物才有面子,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在中国,看重“面子消费”的并不只是年轻人,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人群中,“面子消费”相当普遍。因为,国人素来就是极爱面子、很讲面子的,说“面子是中国人最大的虚荣心”毫不为过。与爱面子的虚荣心相生相伴的,是炫耀、攀比、从众的心理。因此,尽管人人皆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道理,但为了面子风光或者不丢面子,都在重复做着“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引导,国人的勤俭节约意识逐渐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大行其道,一些人除了在衣食住行上不断攀“档次”以炫耀身份、地位、财富外,在举办婚丧嫁娶、生日庆典、升学升迁宴席时,为了在亲朋好友面前显得面子风光,更是一掷千金,大操大办。那些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农民家庭,常常是倾其所有都不够,不得不举债办宴。今日本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也反映出“面子观”是如何主导民众的衣食住行的:孩子的玩具多得可用车装,最终的归宿是垃圾堆;别人有车我也得有,哪怕最终成累赘;学生成为时尚名牌的“主力军”;婚宴消费“指数”不断攀升,演变成一种“砸钱”游戏。在人情社会里,人不可能不顾面子、不讲面子。但在社会上炫富、攀比“蔚然成风”的今天,许多人的心灵世界扭曲了,形成了畸形的“面子观”,导致无论官场还是民间,追求铺张奢华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所造成的浪费相当惊人,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仅餐饮业每年倒掉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两亿人。铺张浪费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使我国水、电力、矿产、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匮乏加剧,给国人的生存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并非生存发展之必需,仅仅为了一个“面子”,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太沉重了!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说的是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在并不富裕且资源匮乏的中国,珍惜资源,崇尚节俭,适度消费,更应当成为基本理念与自觉行为。【身边故事】吃着煎饼咸菜考上大学学子档案>>屈会芝,19岁,毕业于邹城市实验中学。高考成绩610分,现被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测绘专业录取。帮家里家干农活穿着厚外套浇水屈会芝家在邹城市郭里镇下黄路屯村,一间住了十几年的房子稍显破旧,一个大衣柜把主屋分成两半,一半放着吃饭的桌子,一半堆放了十几袋粮食。采访当天,只有屈会芝和母亲在家,其父亲在内蒙古打工。“我家上个星期刚浇完地,那时地里旱得都是一条条裂缝。”屈会芝说,高考以后,她就在家帮母亲做农活。家里一共6亩地,她们又是浇水又是拔草。因为地里裂缝多,所以她和母亲得拿着直径约10厘米的塑料软管在地里一点点挪动着浇水。“虽然是伏天,但浇水时还得穿上厚厚的外套,要不然一趟走下来,身上就会被玉米叶剌得全是小口子。如果身上出汗,小口子就会火辣辣地疼。”屈会芝说,三伏天里穿上厚外套特别热,而且玉米地里没有风,不一会衣服就会被汗水湿透。村子里人多地多,浇水也要排队。屈会芝家一共6亩地,用了3天才浇完。“早上4点就要把塑料管扯到地里,晚上11点才能回家。”屈会芝的母亲说,每家浇地都有时间限制,错过了就得等下一次机会。“一共两个孩子,她弟弟今年刚10岁,上小学三年级,很调皮,只有闺女能帮上忙。”屈会芝的母亲说,浇地,拔草,还得做饭、洗衣服。说起女儿,母亲既宽慰又不免心疼。煎饼加咸菜就是一顿饭由于下黄路屯村距邹城城区较远,屈会芝高中三年都是住校,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回家时除了看看母亲和弟弟,做些农活,就是带些母亲亲手做的煎饼和咸菜回学校吃。“一次带20多个,就着咸菜能吃一个星期。”屈会芝说,能省下不少钱。屈会芝的母亲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给屈会芝300块钱的生活费,但女儿总花不完,每个月都能剩下一部分,“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