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雷雨的教案雷雨的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雷雨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感情朗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图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看图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4、扩词练习5、说记字方法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四、拓展训练1、感情朗读2、观察天气,写日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文2、读好日记二、写字教学1、认读生字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3、说记字方法4、写字指导(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5)互相学习、评价。5、完成读读抄抄。6、作业:(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板书:雷雨前:闷、压抑、可怕中:雨越下越大后:清新、愉悦雷雨的教案2教材分析:孩子们对雨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辨别,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本主题实施时正值盛夏,而夏天的雷雨是孩子们最能直接感受的气候特征之一。歌曲内容来源于生活,为幼儿所熟悉,为幼儿结合经验理解歌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歌词中的拟声词“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雷雨声在音乐中的震撼力。大班幼儿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提示下也能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感受歌曲旋律,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夏天会下雷雨的气候特征,积累一些避雷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认识自然界的变化,并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唱好切分音,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2、能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学习用不同动作表现闪电、打雷和下雨,感受歌曲的趣味性。物质准备:彩虹图片;录制打雷的声音;《夏天的雷雨》音乐。经验准备:活动前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夏季雷雨时的景象。活动建议:一、谈话交流,唤起幼儿已有经验。提问:播放打雷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雷声?夏天的雷雨是怎样的?二、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特点,初步理解歌曲。1、提问:歌里都唱了什么?2、可用教师问一句,幼儿答一句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3、帮助幼儿发现歌曲的特点。第一段用提问的形式,第二段是用回答的形式。三、播放《夏天的雷雨》音乐,引导幼儿采用跟唱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