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题.doc

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航帆培训学习资料,详情www.hf960.com查询!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招聘、用人、提拔时对学历的要求(非大专以上不可),人才流动、特别是北京等大中城市引进人才时强调的高学历(研究生留京可办理户口等),都促使学校和家庭为考试成绩忙碌,重智轻德或以智代德。父母都心疼孩子,但都不得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包括给自己施加压力。从幼儿园开始,家长都会被高额的转校费、赞助费困扰,每天帮孩子检查作业、陪孩子读书,这在我们那一代是不能想象的。正因为社会对高学历的要求,中学才会追求升学率。如果能够上一个升学率高的学校,家长会不惜倾其所有。现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孩子成了每个家庭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只要是学习需要或学校要求,家长们都会尽量满足,这因此成为个别学校和部分老师的"生财之道"。"现在小学生已经开了13门课,课表都排不开了,负担怎么降?"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校长牟丽芳代表呼吁,请上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善待小学生。牟丽芳对记者说,她对给小学生一味地开设新课很有些"想不开"。她说,现在大家都在喊减负,可是只要上面有一个新精神,学校就得开一门新课,而且五脏俱全,有课本,还有作业本。比如,说要增加小学生的法律教育,于是就单开了一门法律课,发了课本;说健康教育很重要,就单开一门健康教育课。此外,还有地方教育、体育、音乐等等。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小学生已经有了自然课,可还要开一门科技课,内容不少是重复的。"这些课程单开,能不增加小学生的负担吗?"牟丽芳介绍说,现在给小学生们排课,老师们都很伤脑筋,13门课程,一周的课表实在不好排。牟丽芳说,这些新开的课完全可以放到一些已有的科目里讲。比如,科技课放在自然课里讲,法律课放在语文课里讲,一周讲一次就足够了。而一旦新开了一门课,就要多增加3到4个教师,学校的编制无形中在扩大。"小学生要为这些课程支付的费用也很可观。牟丽芳说:"过去一本书才几毛钱,现在的书印得花花绿绿,一本书至少几块钱,13本书,再加上英语,一学期的书费就得160多元钱。开了这些课,还要求必须要有作业本,作业本要学校统一印刷,又是一笔费用。有人说,现在学生的钱最好赚,我看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发展下去了。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高级讲师王沛清委员对"减负"在一些学校走向误区深为担忧。王沛清说,目前不少学校的"减负"出现令人忧虑的倾向:借口"减负",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借口"减负",随意修改教学计划;借口"减负",随意减少教学时间。甚至,"减负"成为个别教师工作不负责任、降低教学要求的理由。据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小孩念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没有任何作业,任课老师认为,学生多玩一玩就开发智力了。王沛清忧心忡忡地道:"式的教学,最终受害的是学生。一些学校普遍反映去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质量差,这种现象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正确对待学生,防止教育质量滑坡,已经迫在眉睫。国家明令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名义上,现在各学校不再兴办各种课外辅导班,但实际上一些学校的老师却在外担任家教,利用周末、晚上等业余时间承办英语、数学、作文等科目以及升学前各类辅导班的情况有增无减。一到寒暑假,各种辅导强化班的广告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很多中小学生的节假日和双休日几乎都被超负荷的各种强化训练所侵占,使孩子们不堪重负。"减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当多的家长对此提出质疑。首先,孩子放学早了去哪儿、空余时间玩啥等问题让父母头疼不已,一些家长不得不雇保姆专门负责接送孩子。而"减负"后,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热衷"四热",即游戏厅热、录像厅热、广场热、逛街热。其次,毕业班补课也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曾致信本报,她认为毕业班的学生要承受非同一般的升学压力,现在规定的教学计划与中考时间安排有矛盾,如果不加课、补课,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给学生复习。据记者昨日在暗访中发现,教育部门虽三令五申,禁止个人或社会乱办班,而此禁令形同虚设,各类"奥数班"、"提高班"仍照办不误,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减负"工作电视会议在广州市"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州市教委发布各项贯彻"减负"工作的规定;各区县教育局纷纷组织区内中小学教师收看实况录像,并研究具体落实措施;一些基层学校立即行动起来……"减负"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我从没有正耳听过"减负",也没有正眼看过"减负",更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这不光因为我是一名即将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更因为我早就知道如果被喊得震天响的"减负"所迷惑,只会让自己产生幻想。当它开始风靡全国时,我想,就让它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