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85页.docx
上传人:映雁****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02-185页.docx

第102-185页.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递推数列1、概念:①、递归式:一个数列中的第项与它前面若干项,,…,()的关系式称为递归式。②、递归数列:由递归式和初始值确定的数列成为递归数列。2、常用方法:累加法,迭代法,代换法,代入法等。3、思想策略:构造新数列的思想。4、常见类型:类型Ⅰ:(一阶递归)其特例为:(1)(2)(3)解题方法: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类似于“等比数列”的新数列。类型Ⅱ:(二阶递归)解题方法:利用特征方程,求其根、,构造,代入初始值求得。类型Ⅲ:其中函数为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通过构造新数列可转化为前两种类型。例题讲解1.已知数列满足以下递归关系,求通项。2.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3.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4.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5.由自然数组成的数列,满足,,求。6.已知数列满足,(),求。7.已知,且,方程有唯一解,设(),求。8.已知数列中,,,求。9.设正数列满足,证明(,,,…)课后练习1.已知数列满足以下递归关系,求。(1),()(2),()(3),()(4),()(5),(为前项和)(6),()(7)2.已知数列和中,,,且,,求和。3.已知,(,1,2,3,4,…),证明()。4.已知数列满足:,证明是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13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1)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时,成立;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第二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时,成立;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1)跳跃数学归纳法①当时,成立,②假设时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反向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对无限多个正整数成立;②假设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命题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1)起点前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正整数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时容易,因此用验证成立代替验证,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向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3)加大跨度:有些命题为了减少归纳中的困难,适当可以改变跨度,但注意起点也应相应增多.(4)选择合适的假设方式:归纳假设为一定要拘泥于“假设时命题成立”不可,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中的某一形式,灵活选择使用.(5)变换命题:有些命题在用数学归纳证明时,需要引进一个辅助命题帮助证明,或者需要改变命题即将命题一般化或加强命题才能满足归纳的需要,才能顺利进行证明.5.归纳、猜想和证明在数学中经常通过特例或根据一部分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不严格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其正确与否,必须进一步检验或证明,经常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是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极好的方法.例题讲解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已知对任意,,且,求证:.3.如果正整数不是6的倍数,则不是7的倍数.4.设都是正数,证明.5.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数均有.求证:对于任意,均有.6.试证: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都有.7.试证:对一切自然数()都有.8.证明:任一正方形可以剖分成任意个数多于5个的正方形.9.设,,,求证:对一切均有10.已知,,求证:对一切,都是整数.11.设,是否存在关于正整数的函数使等式对于的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12.设整数数列满足,,,且.证明:任意正整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课后练习1.证明时,能被31整除.2.设不小于6的自然数,证明:可以将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个较小的正三角形.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设为自然数,求证:.5.对于自然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