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闻采编要求新闻采写基本原则(五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新闻采编要求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一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遵守法律)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知情同意原则)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更正)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核实事实)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语言更具概括性)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性别)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某单位说)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准确)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媒体官方微博)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规范性)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动词)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转氨酶达2000多)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3个)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叙述式)28.以下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择是错误的?(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新闻采编要求新闻采写基本原则篇二(五)新闻采编规范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6.减少副词、修饰性词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