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刑法概述第二章犯罪的概念第三章犯罪的构成第四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章共同犯罪第六章一罪与数罪第七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第八章刑罚体系和种类第九章刑罚体系和种类第十章量刑第十一章刑罚执行制度第十二章刑罚消灭制度第十三章刑罚各论概述第十四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十五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十六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十七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十八章侵犯财产罪第十九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一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二章渎职罪一一、、刑法三大基本原则刑法三大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第3条)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第4条)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5条)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等、行刑上平等。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第一章刑法概述案例:通奸是不是犯罪案例:通奸是不是犯罪??通奸是一种有伤社会风化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我国刑法没有通奸罪,按照刑法第3条的规定,通奸不是犯罪行为,否则,将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第一章刑法概述二二、、刑法的效力刑法的效力1.空间效力(6-11条)对地、对人的效力,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所采取的原则有: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是采取以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为补充。第一章刑法概述2.时间效力(12条):重点把握刑法的溯及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二是指刑法的失效时间,三是指刑法的溯及力。重点把握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的溯及力内容是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第一章刑法概述案例: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案例: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适用哪国刑法适用哪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规定,我国公民即使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考虑到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实际情况,对法律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不予追究。第一章刑法概述重点犯罪把握刑法13条和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第二章犯罪的概念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特征都是从这一本质特征中派生而来,并由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刑事违法性是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的否定评价。第二章犯罪的概念一一、、对犯罪客体的理解对犯罪客体的理解::((举例举例))1.概念: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并且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研究犯罪客体,便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和正确把握刑罚的轻重。第三章犯罪的构成2.种类:犯罪客体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简单客体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次要客体第三章犯罪的构成3.一般客体是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具体体现在刑法13条中。同类客体是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我国刑法依据同类客体原理将犯罪分为十大类。直接客体是某一特定犯罪所侵害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强奸罪的直接客体是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第三章犯罪的构成二二、、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现,,主要包括危害行为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犯犯罪时间罪时间、、地点地点、、方法及刑法因果关系方法及刑法因果关系。。重点把握对危害行为的理解重点把握对危害行为的理解。。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其意识和意志支配下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身体活动。第三章犯罪的构成危害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就是犯罪人用积极的行动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不作为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此义务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之”。例如,遗弃罪就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第三章犯罪的构成分类(举例)危害行为作为不作为纯正不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第三章犯罪的构成三三、、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举例举例))1)两者表现形式不同,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不决定犯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