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教学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图解教学模式初探.doc

图解教学模式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图解”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赵玉正文一、生物学图解的选编原则选编图解是图解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选编的含义包括选择、移植改编和新设计编制等方面。没有合适于教学用的图解,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图解教学。为教学准备足够的合适的图解资料是图解教学的前提条件。在生物学选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就是遵守客观真实性,就是要求图解反映真实,绘画要符合绘画的投影原理和透视原理,大家对新编高中《生物》(必修)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提出批评意见就是违背了科学原则的例子。(二)逻辑性原则。图解反映的知识内在联系和结构层次要有一定的逻辑和序列,要严谨,要条理化。特别要注意那些复杂的多向联系面结成的链锁或立体网以及信息自控系统,图解中不要弄出自相矛盾的笑话。(三)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图解优于纯文字表达的特征。要突出图解的形象性。既要注意使图示形象直观,还得反映出自然生态美,使人看后有真情实感,更应当寓意深刻、富有启迪联想和想象的蠡力。(四)简明性原则。简明性原则要求,第一是简洁,第二是能说明事实原委。简洁的方法之一是以一代十,以小代大。要注意围绕教学重点目标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防喧宾夺主。二、生物学图解教学实践实施的体会(一)据文设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实验性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识心理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我们运用感知和规律选择,设计和制作各类图解,努力将教学内容通过图解的形式反映出来。以图解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思维活动联结起来。这样,不仅能突出直观手段的根本地位,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气体交换”的内容,由于抽象,难懂,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不易接受的,因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如果,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幅“人体呼吸过程图解”(如图1),并和学生共同分析这幅图解,从中引出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内容,并以图解(如图2)表示。(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表示氧的扩散;—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利用这些图解,边讲解边指导学生看图分析。由于一画一讲一答,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形象化。因此,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持续发展,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感受功能,而且还主动的探求气体交换发生的场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以及血液变化等抽象问题,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实践证明,运用生物学图解组织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联想,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心境下形象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二)以图析文,活化思维,探求新知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某种器官的结构复杂难以观察,某种生理活动难以理解又不好演示,这些内容单靠讲解,学生接受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图解中去,以图解的形式反映出生物等知识和技能,同时,力求图文结合以图析文,使语音和文字阐述与图解语言有机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情况就不同了,这对培养学生探求新知,形成概念和应用问题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在实验性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识图→绘图→填图→读图”的基本方式和程序,并辅之一些由浅入深的析图思考题,加强质疑活动,训练学生认真分析生物学图解提供的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积极探索生物学概念,原理和法则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理性技能,初步学会应用规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行传导束传入神经纤维高级神经中枢下行传导束低级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感受器效应器脑脊髓例如,“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内容。有关反射弧的组成和形成的原理——暂时经联系等问题特别抽象复杂,不易理解。我们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反射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图解”(如图3),与学生共同质疑,分析,学生自我总结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并明确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和低级部位及其关系。这时,再出示“条件反射形成示意图”(如图4),出示析图思考题:①狗对食物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其反射弧的传导通路是怎样接通的,进而形成完整的反射弧?这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是什么?②教材以声音为例说明狗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如果将声音换成灯光、小旗或其它形式的刺激,条件反射的情形和反射弧的组成又会怎样呢?我们从中发现了哪些规律?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深化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③条件反射是否可以消退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