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物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英瑞****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必修二物理教学反思.docx

必修二物理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二物理教学反思必修二物理教学反思一、教材概述: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必修(2)共有六章,其中的前五章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第六章是了解性的知识。每一章涉及到的基本上是一个中心问题,并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拓展再到应用。如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的运动,这一章的中心问题是第一节中讲述的复杂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方法的时候,再进入抛体运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以匀速圆周运动不同于其它运动的特殊性及其周尔复始的规律,阐述了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进而得到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这是本章的中心问题。然后将这一概念和公式演绎到了一般的圆周运动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3章动能的变化和机械功,从合外力做功入手,定义动能的概念分析得出了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的关系,由此得出了动能定理,这是本章的中心问题。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以物体受力中只有重力做功为主线,定义了重力势能的定量计算式,并以重力做功引起重力势能变化也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结合起来得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这是本章的中心问题。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以近代天文学家的探究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开普勒三大定律后再引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本章的中心问题。万有引力结合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概念应用到天体运行的过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了解性的知识,不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二、吃透课程标准要求,恰当组织教学内容。物理必修(2)共有三个二级主题,(一)机械能和能源,(1)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联系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2)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5)了角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定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离心现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的内容属于了解性的,重点是前面两面个主题。三、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树立情景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理物理概念理解不清,问题情景意识不浓。如:有一条渡船要渡河,河宽为26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水的流速为15km/h,为了尽快到达对岸,应怎样渡河?用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依照题意要求尽快到达对岸,是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而时间最短的条件是船厂在静水中的速度方向应垂直河岸,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斜向下游。可是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让人感到思维过程是乱的,感觉他们的分析有时毫无逻辑可言。细想起来,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概念不清,有两个障碍,一是时间最短的条件认识不清,二是学生对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不透,也没有画草图,帮助思维的得为习惯,所以学习效率低下。再比如:关于斜抛物体的运动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变加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匀速率曲线运动d不可能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这个题目,学生选a答案的很多,究其原因也是概念不清,把力、加速度、运动性质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不清,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认识不清,也有是对这几个答案的安面含义不知道等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人们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概括建立起物理概念,再以物理概念为因子,将物理现象概括上升为数学公式,得出物理规律,也就是说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通过物理概念描述的,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如什么是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什么是分运动与合运动及它们的同时性;提供的向心力和需要的向心力的计算公式是否是一回事;等等。四、理顺关系、理解等式是实现知识迁移、提高能力的基础。如:一质量为m,高度为h1,初速度为v1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f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升到h2时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可得如下的关系式:wf一wg=ek2一ek1上式表示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将wg=gh2一gh1=ep2一ep1代入上式变形得到wf=(ek2+ep2)一(ek1+ep1)上式表示非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当wf等于零时,初末态的机械能守恒。由此得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同时也说明一个物体机械能的改变不是重力和弹力作用的结果,而是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它力作用的结果。这样就理顺了各力的功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才能运用准确自如。五、一点意见:一是关于排课上的连堂问题,我作为一线的教师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