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设计课题:预防犯罪教学对象:(填写年级)八年级课时:课时提供者:靳电亮单位:润河镇中心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分类及法律后果,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本课既是对本单元中自尊自信的,又是对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基础性作用,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框体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3、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的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学习者特征分析(简要说明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以及学生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了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违法犯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观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本框体我主要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中展示的三个犯罪场景,引导学生查阅刑法,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与刑罚内容的学习。通过对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通过探究王某抢劫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犯罪知识分析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刑法规定,思考其法律后果,认识刑罚种类。通过分析中学生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加强自我防范。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1、重点:犯罪的特征。确定依据:本节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犯罪相关知识的教育,采用青少年犯罪案例展示法,让学生意识到犯罪的危害,让他们知道只有提高守法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远离犯罪,才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所以,我把犯罪的特征确定为教学重点。2、难点:加强自我防范。确定依据:对未成年的初中学生进行犯罪预防,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教育很重要。通过展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作了明确规定,给学生划清是非界限,展示生活中的“雷区”。做到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所以,我把加强自我防范确定为教学难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及投影设备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活动一(设问导读)违法大家谈让学生阅读教材P52-53内容,回答:(展示问题)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刑罚?教师讲解:1、刑法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处罚的法律。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活动二:P53探究与分享认清犯罪特征思考、对比、分析上述行为。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前者较轻,后者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前者违反的是刑法以外法律,后者违反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前者承担行政制裁或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后者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活动三:举案说法(今日开庭)薄熙来案例:网络及多媒体出示案情的相关材料学生思考:1、薄熙来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薄熙来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3、法院的判决哪些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教师讲述:薄熙来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他受了刑罚处罚,其中无期徒刑是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附加刑。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活动四:(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思考与讨论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罪也不会受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3、说说陈某的经历能给你什么启示?教师讲述:1、通过阅读教材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