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校长.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一个好校长.docx

有一个好校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一个好校长第一篇:有一个好校长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月15日,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慕名去全国闻名的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参观学习。这所辅读学校建于1986年6月,在上海卢湾教育实施“零拒绝”后,学校招收对象为中、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及多重残疾儿童少年,是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一贯制学校。这所学校虽然很小,不过三亩多地,外表看上去也很不起眼,硬件设施在特教学校中也谈不上领先,但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精细的校园管理,丰硕的办学成果却在全国特教学校中领先,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知名度。学校在这条件不算怎么好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享有这样高的知名度?一个上午的参观、学习,我得出的答案是缘于该校何金娣校长的领导有方,参观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何金娣校长以前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1990年起担任小学校长,1995年起担任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何金娣身处事务堆中,但不论酷暑严寒,她差不多总是早上第一个到学校,晚上最后一个离校,凡事事必躬亲。有时因为教学设备需要修理,或者有外文资料需要翻译,还把丈夫和女儿拉来一起加班;为了更好地了解自闭症患儿,探索与他们交流的方法,她还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给他们洗澡、买衣服;为了鼓励弱智儿童配合教学和训练,每次送教上门,她都要带上一些孩子爱吃的巧克力等,这特殊的“教具”都是她自己掏钱买的,学校来了客人,用于招待的糖果、水果也是由何金娣自己花钱,没有报销过一次;“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过得更愉快,她又悄悄拿出500元钱给学生购买节日礼物„„所有这一切,何金娣从来不声张,她说,是校长,就应该这样做。“人往高处走”,特教教师既苦又累,工作的成就感很小,待遇又不高,还常常被人瞧不起,前几年,卢湾辅读学校先后有近十位青年教师跳槽,可自从何金娣当了校长后,何金娣把全部心血倾注给特教事业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卢湾辅读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现在学校不但没有一个教师跳槽,还引进了22位年轻人,至今个个都很安心。她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用自己对弱智儿童的爱心影响教师,以自己的师德魅力感染教师,学校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她的带领下,卢湾辅读学校形成了一支充满青春朝气、富有创新精神和热爱特教事业的青年教师队伍。1996年,香港辅读教育代表团来到卢湾区辅读学校考察,代表团参观后告诉何金娣校长,内地的辅读学校与普通学校没什么两样,既没有特教课程,更缺乏特教理念。这句话对何金娣校长来说,犹如一次核裂变,使她开始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位,特教应该“特”在何处?何金娣的脑海里萦绕着这个问题。两过香港,两进北京,三赴大连„„何金娣骨子里的认真劲儿转变成为如饥似渴的学习与考察。同时在与特殊孩子家庭的一次又一次接触中,何金娣开始一点点意识到,要让弱智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老师们光凭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方法。她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求索创新,走“科研强校”之路,努力探索弱智教育科学化、人性化、多元化的道路。她带领全校教师在开展《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同时,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尝试自己编写教材。在几年的时间里,她和同事们编写完成了中度弱智教育的学校课程、学生用书和教师指导用书整整72册,结束了内地特殊教育只有大纲没有教材的历史。其中36册向全国发行,国内250多个特殊教育学校使用该校的教材。她和老师们撰写的近20万字的《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还在上海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同事们戏称何金娣校长是“另类”,说她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因为她的毅力普通人难以达到。但是何金娣心里明白,编教材、搞科研也好,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特教事业,为了那些不幸的孩子。残障学生各有各的“残”,有的自闭,成天不说不动;有的多动,一分钟也闲不住;有的脑瘫,不能走路或走路不稳,有的„„,何校长认为既然是特殊学校,就要为有特殊需要教育的孩子服务,因为拯救一个不幸的弱智孩子,就是拯救一个不幸的家庭,特殊教育不应该挑挑拣拣。于是学校承诺:敞开大门随时欢迎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对那些实在不能来校学习的孩子还送教上门。在卢湾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卢湾辅读学校在全市率先取消了特殊教育挑挑拣拣的老规矩,向一所真正“有教无类”的辅读学校走出了第一步。何校长带领老师们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制定详细的个别教育计划,不放弃一个孩子,为了0.01%的成功,付出了100%的努力。如自闭症孩子行为上刻板,认可一件事或一个人一般要经历排斥——不排斥——接纳——喜欢——依赖的过程,可以说解读或破译一个自闭症孩子不亚于攻克一道科学题。10岁的脑瘫患儿梁梁经过何校长送教上门4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会喊出“何老师,你好”。何校长花心思在训练梁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