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一条****杉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这一规定A.体现了以礼入法B.反映了兼爱思想C.加强了法律权威D.终止了严刑峻法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有学者说,战国诸子的思想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在缺乏外来文化参照的时代条件下,诸子要构建自身的学说,都不约而同地对传统文化中“义”的内涵做了有选择的继承。这反映出诸子百家学说()A.在自我封闭环境中诞生B.都把义作为核心主张C.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4、墨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建树极大,如《墨子》中对小孔成像、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并不是从单纯的科学兴趣出发,而是要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这反映出,《墨子》()A.吸收了各家学派的思想精华B.奠定了古代中国的科学基础C.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D.符合上层统治者的价值取向5.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6、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7、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8、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恶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D.求理应在吾心中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0.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的主张评述正确的是()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D.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1.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主要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12.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发展1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社会的重要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14、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中外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年)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年)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既有人道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