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四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四篇).docx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四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产质量管理论文(四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生产质量管理论文篇一质量管理期末论文(a)教学站深圳分析院学号***姓名曹灏中手机号***开卷考试要求:撰写课程论文一、题目:从如下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课程论文撰写:(1)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xx行业(或部门)为例(2)我国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以xx行业(或部门、或产品)为例(3)质量成本管理在xx行业(或部门)的应用分析可以根据自身写作需求适当调整题目,建议增加副标题进行写作。二、写作要求(1)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内容新颖,层次清楚,格式正确,结构完整。(2)避免抄袭现象:①整段抄、整篇抄;②移花接木;③冒名顶替;④直接从网上下载;⑤雷同现象。(3)如果发现抄袭或雷同,成绩60分以下。三、论文撰写的步骤1.查阅有关资料:查过刊、查现刊或者网上查阅2.写作:课程论文包含:(1)封面;(2)题目+学号姓名;(3)摘要;(4)关键词;(6)正文;(5)参考文献。浅析我国工控机行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及长远发展的最终核心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工控机行业的质量管理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加强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质量技术的提升,真正的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质量管理、问题、对策1.我国工控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型企业自80年代初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其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但总体来看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1.1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局限于控制产品质量传统的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是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由设计过程决定的质量水平。即使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尽管将设计过程纳入了自己的管理范围,但强调的依然是控制,如对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对设计输入、输出的控制等等。全面质量管理实质上还是在既定质量水平要求下的控制。哪怕是质量管理强调顾客、员工和社会三方受益,管理责任加重,管理内容和方法相应改变之时,如果仅就产品质量而言,依然没有突破原来的框架和内容。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一直局限于维持和控制产品质量上。但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技术创新频繁的条件下,质量管理不应只停留在接近或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或质量水平,而是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创新。1.2忽视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近年来,有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全面质量管理作用,把主要注意力投向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不惜投入物资资金和时间精力搞认证,寄托以质量体系文件来管理现场,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对员工约束的有效性差,员工的行为不规范,旧的操作习惯和管理方法难以改变,无法保证认证后的质量体系的健康运行,以致使产品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最终目标得不到实现。1.3质量手段明显不足据调查,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方法的为数很少。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此导致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企业赢利能力不强,难于广泛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的国外企业竞争。1.4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程度偏低我国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并不普遍。员工对加入质检小组缺乏兴趣,一些质检的成果也是在一些小改小革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可以说,广大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群众基础。1.5质量体系认证未充分发挥作用iso9000标准的宣传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对我国企业深化质量管理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但是,不少获证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严重,质量效益不佳。其原因有二:一是认证动机不正,认证企业为的是拿证,认证机构为的是拿钱;二是咨询、认证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以拿证为目标的企业,放弃了iso9000的精髓,追求的是表面的形式,难以建立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以拿钱为目标的认证机构,放松了对企业的要求,最求的是更多的客户。当前质量咨询员、审核员成了炙手可热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加入到咨询认证工作中。其中有的人员毫无企业背景和相关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知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