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刘启明作者简介刘启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银行国际金融中心客座教授。10年以上欧美一流咨询公司高层管理工作经验。曾任英国伦敦上市的全球第二大营销研究咨询公司特恩斯(TNS)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美国恩孚欧咨询有限公司(NFOWorldGroup)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美国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TheGallupOrganization)中国区副总裁,首席咨询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学士、硕士学位和英国苏塞克斯(UniversityofSussex)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代北京凯诺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微软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经济环境的日渐复杂,人作为最具能动性的“软资源”,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大。如何发挥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如何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从“复杂人”的假设出发,处处以“事”为先,人往往被视为完成任务的“过程工具”,从而被当作是企业运营必须支出的成本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浓烈强制性色彩的行政措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寻求突破,将目光焦点开始从“事”转向“人”,将人看待成企业活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注重资源效率的管理方式已不仅仅属于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时至今日,人力资本管理理念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流。这是一种基于全新的“价值人”假设的管理方式,更加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谋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对人的看法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转变成了“能带来剩余价值的”无形资本。人力资源管理中这种成本到资本概念的转变,体现了企业寻求与员工建立互信合作关系的主动性,标志着企业与员工的博弈从零和逐渐走向双赢的胜利(如图1所示)。图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以未来为导向,实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激励,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使企业竞争优势中的智力部分不断增值。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人力资本管理概念衍生出来的管理体系,它强调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以及管理实践来达到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愿景与使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人力资源管理的愿景与使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实务制度以及由此搭建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构建形成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它更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如图2所示)。图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愿景与使命,作为企业整体战略投射在组织内部管理上的一个剪影,是企业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安身立命的护身符,应具有方向性、前瞻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愿景与使命的确立不仅要考虑组织内部系统运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而且要有助于维持甚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凝聚力、激励力、导向力等指导作用。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转向行动的指南,勾勒出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以此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得以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就是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包括人员数量和质量)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使组织的人力资源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并合理分配组织人力资源,以提高组织人力资源使用效果,降低组织用人成本。人力资源规划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从过程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包括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四个方面;从结果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必须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个基础性问题:其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二,企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制度。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企业经常需要将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中,员工队伍现状分析和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实践中经常运用的两种工具。1.员工队伍现状分析如图3所示,员工队伍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员工数量、员工结构、员工费用、员工技能、员工流动性(包括员工招聘、人员流失与冗员淘汰)五个维度。通过对不同维度中具体量化指标的计算分析,不仅使企业能充分掌握组织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而且为组织员工的甄选与招聘等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凭证。图3员工队伍现状分析2.员工胜任力模型如图4所示,胜任力模型是20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研究建立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视角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