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晨景》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春日晨景》教学反思.doc

《春日晨景》教学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春日晨景》教学反思正定县回民小学韩新娥《春日晨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热闹的春景图。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流溢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感到自己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激趣导入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了解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情境,并通过想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丰富表象,加深感悟,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产生美的感受。首先让学生自学,看能读懂什么,读懂了可以画个笑脸或星星鼓励自己,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一会和同学一起合作探讨。然后在小组讨论研究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通过朗读、互评等各种手段使学生理解课文描写的美好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理解,把朗读变成学生抒发自己独特感情的方式。同时,通过诵读、品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进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自读、互读、互评到质疑、讨论、交流,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在自学、讨论、交流中逐步理解课文的内容。2、注意启发想像,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如交流“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句的理解时,引导学生想像:你觉得柳树像什么呢?学生说出那么多富有灵气的想象:有的说,柳树像站岗的士兵,有的说柳树像一把巨大的伞,有的说柳树的枝条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有的说,柳树站在岸边,像一个人在垂着钓竿钓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日常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把文本与自己的个人体验结合起来,对文中内容的描绘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在理解“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一句时,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也参加了春天的盛会?它们在干什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学生兴趣盎然地想到了蝴蝶起舞、蝌蚪游泳,想到了蜜蜂嗡嗡采蜜、青蛙呱呱捉虫,在想象中,春天的热闹和生机勃勃深深地刻在脑际。3、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学生多了一些尊重,多了一些赏识,确立了“是首席发言人,是参与学习的伙伴,又是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民主展示自我和评价你我他的平台。课堂上,鼓励学生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评价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中语句。如学生谈自己对“一园细雨杏花红”一句的理解时,说出了春天到了,杏花开得红艳艳的,马上表扬孩子抓住了句子的重点,而且词语用得很生动,很传神。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什么?杏花是只有一枝吗?学生读后马上发现不是一枝,是一园的杏花都开了。在此基础上,问学生能否读出满园杏花开放的感觉,学生很快就能领悟。这时老师对学生的勤于思考提出表扬,还告诉学生,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就能读懂句子。学生尝到了思考的甜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反思:回顾这节课,虽然时时处处以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但是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1、注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但是有些地方属于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在句子旁画上了笑脸,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句子意思,自学没有学塌实。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从同学那里寻求帮助,但是却不能把共同不懂的问题一起进行深入讨论,我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或工具书,让学生真正去钻研探究。我想,如果这个过程落到了实处,像“五更天欲晓”这句话学生能够自己学懂,就不用老师花时间精力去讲解,而且效果比老师讲解会更好。2、课堂评价缺少个性。评价是“保护”,是“欣赏”,是“导向”。课堂上,我确实注意了对学生的保护和欣赏,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但是,评价语言缺少个性,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的点拨。学生的互动评价,也只是表面上的声音洪亮,读得正确,至于哪写地方读出了哪种感情,还评价的不够到位,这时老师应给予引导,使学生学会怎样去评价。也因为这样,本节课学生的感情朗读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没有产生发自内心的激情,没有把学生的感情体验推向高潮。3、课外延伸和拓展还没有落实。虽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春天,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课前的观察和思考,大多数学生没有把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没有达到向生活延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