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膜分离技术的操作过程。(2)了解两种不同的液膜传质机理。(3)用液膜分离技术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二、实验原理液膜分离技术是近三十年来开发的技术,集萃取与反萃取于一个过程中,可以分离浓度比较低的液相体系。此技术已在湿法冶金提取稀土金属、石油化工、生物制品,三废处理等领域得到应用。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分隔另外两相液体,由于液膜的选择性透过,故第一种液体(料液)中的某些成分透过液膜进入第二种液体(接受相),然后将三相各自分开,实现料液中组分的分离。所谓液膜,即是分隔两液相的第三种液体,它与其余被分隔的两种液体必须完全不互溶或溶解度很小。因此,根据被处理料液为水溶性或油溶性可分别选择油或水溶液作为液膜。根据液膜的形状,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型液膜。本实验采用乳状液膜法分离模拟水污染物-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由于处理的是醋酸废水溶液体系,所以可选用与之不互溶的油性液膜,并选用NaOH水溶液作为接受相。先将液膜相与接受相(也称内相)在一定条件下乳化,使之成为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然后将此乳状液分散于含醋酸的水溶液中(此处称作为外相)。外相中醋酸以一定的方式透过液膜向内相迁移,并与内相NaOH反应生成NaAc而被保留在内相,然后乳液与外相分离,经过破乳,得到内相中高浓度的NaAc,而液膜则可以重复使用。为了制备稳定的乳状液膜,需要在膜中加入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可以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来决定。一般对于W/O型乳状液,选择HLB值为3-6的乳化剂。有时,为了提高液膜强度,也可在膜相中加入一些膜增强剂(一般粘度较高的液体)。溶质透过液膜的迁移过程,可以根据膜相中是否加入流动载体而分为促进迁移Ⅰ型或促进迁移Ⅱ型传质。促进迁移I型传质,是利用液膜本身对溶质有一定的溶解度,选择性地传递溶质(见图11-1)。促进迁移Ⅱ型传质,是在液膜中加入一定的流动载体(通常为溶质的萃取剂),选择性地与溶质在界面处形成络合物;然后此络合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内相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解络(反萃),解离出溶质载体,溶质进入内相而载体则扩散至外相界面处再与溶质络合。这种形式更大地提高了液膜的选择性及应用范围(见图11-2)。图11-1促进迁移I型传质示意图图11-2促进迁移Ⅱ型传质示意图综合上述两种传质机理,可以看出,液膜传质过程实际上相当于萃取与反萃取两步过程同时进行:液膜将料液中的溶质萃入膜相,然后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反萃至内相(接受相)。因此,萃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条件(如相比等)在此也同样影响液膜传质速率。三、预习与思考(1)液膜分离与液液萃取有什么异同?(2)液膜传质机理有哪几种形式?主要区别在何处?(3)促进迁移Ⅱ型传质较促进迁移I型传质有哪些优势?(4)液膜分离中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其选择依据是什么?(5)液膜分离操作主要有那几步?各步的作用是什么?(6)如何提高乳状液膜的稳定性?(7)如何提高乳状液膜传质的分离效果?四、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可控硅直流调速搅拌器二套;标准搅拌釜两只,小的为制乳时用,大的进行传质实验;砂芯漏斗两只,用于液膜的破乳。液膜分离的工艺流程如图11-3所示:图11-3乳状液膜分离过程示意图五、实验步骤及方法(1)实验步骤本实验采用乳状液膜法脱除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本实验使用两种乳状液膜,液膜组成分别为:液膜1#:煤油85%左右,乳化剂5%左右,增强剂10%左右。(参考用量:煤油32克,司班80(SP-80)1.6克,液体石蜡3克)液膜2#:煤油85%左右,乳化剂3%左右,增强剂8%左右,载体3%左右。(参考用量:煤油32克,司班80(SP-80)1.6克,液体石蜡3克,磷酸三丁酯(TBP)1.6克)内相为1M的NaOH水溶液,外相为0.1M的HAc水溶液。具体步骤如下:制备乳状液膜:在制乳搅拌釜中按比例加入液膜1#各组分,然后在1600r/min的转速下滴加内相1MNaOH水溶液40mL(约1分钟加完)。在此转速下搅拌20分钟左右,待成稳定乳状液后停止搅拌,待用,此乳状液即为乳状液膜1#。‚传质分离:采用乳水比(乳液体积/料液体积)为1:6.25(即40mL液膜处理250mL0.lM醋酸水溶液)。在传质釜中加入待处理的0.1M的HAc水溶液250mL,在约4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入上述乳液膜40mL,进行传质分离实验。在一定时间下取少量料液进行分析,测定外相HA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取样时间为2、5、8、12、16、20、25分钟),并作出外相HAc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待外相中所有HAc均进入内相后,停止搅拌。放出釜中液体,洗净待用。ƒ用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