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二、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三、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四、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五、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安全生产工作方针那么安全第一是谁最早提出的呢?其实,还是一位美国人!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UnitedStatesSteelCorporation,通常简称为:U.S.Steel)生产事故频发,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业。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老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高了,产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然后,全面推广,美国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办法抓经营,安全还能创效益,这对企业界就有了极强的冲击力。这一方针诞生后,迅速得到全球企业界的认可。1912年,美国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英国和美国不愧是同文同宗,学得最快。1917年,英国成立了“安全第一协会”。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1927年,日本以“安全第一”为主题开展了安全周活动,至今已坚持了80多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在二战前后,新中国是在建国之初,都开始提倡“安全第一”。那些年,世界各国因主义不同分成几大阵营,一种思想很难为各方认可,但各个国家都一致接受了“安全第一”公理。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含义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突出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向安全让步。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要积极主动地预防事故发生。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管、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第三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文件的总称。新安全生产法新安全生产法调整的重要内容二、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1、扩大了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范围:规定冶金、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风险较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预评价。增加了矿山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2、新增了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规定3、明确了施工单位的职责4、明确了监理单位的责任六、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保障(一)、素质保障:1、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主要负责人和安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素质、取得上岗资格。。安全生产法规和本行业规章、规程、规范、标准。本行业安全知识。企业管理能力。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知识。安全生产责任制3、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4、特种作业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定期审验:持证后3年一审(二)、基础保障:1、安全投入:安全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18条)2、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审查(24条)3、安全许可准入—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4、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27条)5、购置和教育职工正确佩带劳保用品(37条)(三)、管理保障:1、安全警示标志(28条)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2、设备的安全管理。(29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危险品的安全管理。(30条)(1)特种设备、危险品容器、运输工具:专业厂家生产;专业资质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使用证或使用标志。(2)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并保持安全距离。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33、34条)(1)辨识确认、申报登记;(2)监测监控、制定预案;(3)定期评价、整改隐患;(4)落实责任、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