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实践与体会郭志红论文摘要:高中新课程已经正式启动。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使我激情踊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历了挫折与困惑。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实施有效教学?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我冷静反思了新课程必修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本文是我在新课程必修教学实践中,就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探究教学等方面的一些粗浅体会。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性教学2008年9月,山西省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高中化学中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使我充满激情,跃跃欲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却遇到了许多挑战,经历了许多困惑,甚至想到了退缩。冷静反思之后,我把在实践新课程<<必修1>>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教材内容和深度广度的把握新课程中的必修模块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选修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求下,怎样准确把握并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和深度广度呢?我把这半年对人教版《必修1》的教学心得进行了总结。操作要点: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必修模块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自发地全面发展。第一章在“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中,我首先以实验室安全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入手。这一节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训练学生实验基本功,与初中联系紧密。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应用”为线索,使学生认识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物质和化学反应要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对这章教学内容的处理,我尽量不加深不拓展不搞高难度的计算题,不给刚上高中的学生造成化学难学的心理压力,避免使学生从一上高中就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第二章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分类观,用分类的思想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定义穿插其中。理解和运用“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学习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对这一章的概念、知识原理的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避免与高考挂钩和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如:电解质只提常见的酸、碱、盐,不提强弱;离子反应只须知道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应用,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介绍元素及化合物,学习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世界。第三章侧重金属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金属材料的应用。第四章依托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转化的真实背景,紧紧围绕从元素与材料的关系介绍硅及其化合物、氮的循环、硫的转化这些核心,引导学生学习相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依托海水及其资源利用的真实问题,扩展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这两章着力体现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在研究和认识元素化合物中的应用,突出在真实现象与实际问题中,在事物的整体联系和元素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中学习具体物质的这一核心思想方法。与传统教材用元素周期表一族一族处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所不同,那么,在教学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中我注重整体联系,淡化细节,避免繁杂和僵化,充分展示化学学科的宽阔视野和元素化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世界,然后建立起物质分类的认识框架。二、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我在实践中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教学,实验兴趣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1、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引起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新的涵义时。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大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如在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时,结合生活中的碱面的性质与用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实验产生奇特现象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的兴趣化教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渴望对新问题探究和解决。如在学习氢氧